<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企業動態 ? 正文

      大儲決戰年末收官!12月儲能并網項目近30個

      核心提示:大儲決戰年末收官!12月儲能并網項目近30個
      年末儲能電站進入并網高峰,多個大儲項目正式并網,儲能電站景氣持續提升。儲能市場主體參與電力現貨交易、容量租賃、輔助服務等政策逐步落實,盈利能力確定性提高,組件價格下降利好大儲裝機,國內大儲經濟性增強。

      國內大儲并網再度加速 組件價格下降利好大儲裝機

      2022年年末,光伏產業鏈價格下降預期逐步落地。隨著硅料降價逐步向產業鏈下游傳導,后續組件價格仍將持續下降至合理水平,利好大型地面電站儲能裝機,2023年國內大儲有望實現超預期放量。國家能源局此前曾發布通知提到,鼓勵新能源項目“應并盡并、能并早并”。2022年12月儲能并網進度提速,據儲能視界不完全統計,12月累計并網儲能項目近30個,規模超1.5GW/3.2GWh。
       
      12月儲能并網

      目前國內大儲的需求來源仍是新能源強制配儲,強制配儲是我國當前儲能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22年大儲項目大規模放量,主要的發展形式為獨立儲能,占據80%以上。獨立儲能可以實現共享儲能,為新能源提供配儲的租賃服務并從中獲益,共享儲能的本質是引入第三方投資商,具備一定經濟性。隨著新能源新增裝機將持續增加,大儲需求將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另一方面,配儲比例目前也有持續提升的態勢,大儲發展將更進一步。

      獨立儲能商業模式發展

      相較于過去新能源場站自建小規模儲能,當前政策趨向引導發展較大單體規模的獨立儲能電站,以發揮規模效應和便于電網集中統一調度。

      相應地,各地政策引導賦予儲能獨立市場地位,不斷破除儲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現貨市場等機制障礙,拓寬了儲能收益渠道,并取消了儲能充電的輸配電價、政策基金及附加等額外成本。以下是獨立儲能商業模式的發展進程。

      第一代:輸配電價模式

      江蘇省政策,由電網主導,起先以納入輸配電價為主要成本疏導方式,但后來受制于國家輸配電價監審辦法,電化學儲能無法納入輸配電價。

      第二代:輔助服務+共享租金

      始于青海、湖南,改進于山東,電力投資企業都可參與,儲能可參與輔助服務獲取收入,部分地區保障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的利用小時數和價格;共享儲能可獲取新能源企業租金收入,在電價方面明確了充放電電價相抵原則,明確充放電損耗部分電價。寧夏、浙江跟進。

      第三代:現貨市場+共享租金等

      山東省政策,保留新能源租賃的租金收入,調峰輔助服務和優先發電量計劃不復存在,儲能可以賺取現貨市場套利收入,考慮給予儲能電源側容量電費。

      第四代: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容量電價(展望)

      不再依賴租金,主要收入包括現貨市場套利、輔助服務收入,可能還包括容量電價,預計以電源側容量電價為主,如頂峰容量電價、調峰容量電價等。

      儲能商業模式仍處完善期 成本競爭仍是各環節競爭核心

      儲能商業模式仍處完善期,成本競爭仍是各環節競爭核心。國內儲能短期仍面臨較大盈利壓力,當前儲能項目仍更重視控制初始投資成本,成本競爭是產業鏈各環節難以避開的重點。

      同時不少上游企業將選擇價格策略來搶占市場份額,市場初期預計自主生產制造能力強的企業更具先發優勢,體現在成本控制力更優、產品迭代能力更強。
      分享: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