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儲能應用 ? 正文

      合肥發力新型儲能

      核心提示:合肥發力新型儲能
      出門手機電量告急,充電寶在手解決“沒電恐慌”?如今,在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布局下,企業和工廠也用上了超級“充電寶”,更大電量、更省成本、更加環保。

      6月11日,記者從合肥市發展改革委獲悉,自去年合肥將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納入全市六大主導戰新產業,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營收位居全國前五。目前,合肥已建成全省首個飛輪儲能電站、全省首個生態公園和商業綜合體儲能電站。全國首個商業化運作的超導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復合示范電站也有望在今年內建成。

      01
      抓住賽點
      發力新型儲能


      最近兩年,新型儲能的賽道熱了起來。今年,國務院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相較于傳統的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具有布局靈活、響應快、建設周期短等特點,是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的主要抓手。“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

      靠著戰新產業“發家”的合肥,也早已入局賽場。

      抓住賽點,去年,合肥將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納入全市六大主導戰新產業,市發改委牽頭負責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出臺《合肥市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3年—2027年)》,新型儲能電站的建設步伐越來越快。

      “新型儲能電站就像是‘超級充電寶’,既能充電,也可以放電,具備低充高放、削峰填谷等特點。”合肥市發展改革委新型能源處副處長韓昶昶告訴記者,簡單理解新型儲能電站的作用,就是把陽光和風力轉化的電能,儲存起來隨時使用;還可以將低谷段電價更低的電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段使用起來。

      對于需要大量用電的企業來說,新型儲能電站的優勢一目了然——省錢。

      廬江科宏儲能電站的規模為200.64兆瓦時,相當于一個巨大的“蓄電池”,主要供給工商業企業使用,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用戶側儲能電站項目。

      微信圖片_20240614094310
      △廬江科宏儲能電站

      走進儲能電站,記者看到這里安裝了64臺電池艙,電池艙的外形就像是集裝箱,內部由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電池包組成。而這些電池包,則是合肥本土企業國軒高科自主研發生產的長循環液冷電池包。

      “大工業用電量很大,所以在電網用電緊張的時候,我們就通過儲能電站進行放電,緩解電網的用電壓力;在電網電量富余、電價低谷時段,我們就給儲能電站充電。”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檀佳偉告訴記者,整個儲能站滿充滿放,一天能為企業節省14萬元的用電成本。

      微信圖片_20240614094315
      △廬江科宏儲能電站

      目前,合肥已備案兆瓦級新型儲能電站51座、總裝機規模約98.3萬千瓦,其中已建成25座、總裝機規模約19萬千瓦,在建13座、總裝機規模約12.8萬千瓦。

      今年,合肥還啟動了百兆瓦級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建設,力爭2024年建成2—3座百兆瓦級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為企業用戶省出更多成本。

      02
      技術創新
      快車道中“彎道超車”


      合肥發展新型儲能產業,為企業配置超級“充電寶”,用電成本是節省了不少,但電池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合肥融創茂分布式儲能項目是安徽省首個商業綜合體儲能電站,現已投入運行,每天二充二放,形成了光儲一體化的模式,為企業提供應急備用電。然而它就建在商場旁邊,人來車往,其安全性成為了首要關鍵。

      微信圖片_20240614094319
      △合肥融創茂分布式儲能項目

      合肥融創光儲電站負責人方梓誠告訴記者,為充分保障電站安全,他們采用的儲能電池安全技術,是國內頂尖,由合肥本土團隊中科久安提供。

      安徽中科久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售前工程師徐萬成介紹:“我們自主研發了復合探測器,安裝在電池包內,可以監測到多種熱失控參數,比如電池溫度、煙霧、一氧化碳和VOC等。”當復合探測器監測到報警等級時,就會立即傳送信息,啟動控制器即時將滅火介質注入熱失控的電池PACK包內部。

      依靠自研的核心技術,合肥不僅在全省率先使用上了商業綜合體儲能電站,今年底,全國首個商業化運作的超導儲能和電化學儲能復合示范電站也有望建成。

      “超導儲能電站的優勢在于效率極高,發電過程基本沒有損耗,存儲電量也更大。”韓昶昶解釋,因為超導儲能電站需要利用到核聚變領域相關技術,對技術要求很高,全國能做的企業寥寥。“依托合肥的大科學裝置,超導儲能電站一旦建成,將成為合肥新型儲能產業的特色。”

      新型儲能產業步入快車道,不難看出,合肥逐漸“彎道超車”的秘訣,就在于技術創新。

      韓昶昶介紹,目前,合肥已擁有新型儲能領域國家級科研平臺1個、省部級科研平臺9個,在磁約束核聚變、超導儲能、固態電解質等基礎研究領域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企業合力攻關,也讓“合肥技術”領跑賽道——陽光電源的儲能變流器、干細胞電網技術、光儲充一體化方案全球領先;國軒高科國內首創360瓦時每千克高比能半固態電池,其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百兆瓦級動態可重構電池儲能技術”近期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科久安聯合制定了全國首個站房式電化學儲能電站防火地方性標準,目前已通過初審。

      03
      80余家產業合伙人
      貢獻營收380億元


      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對于加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企業,合肥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如主動建立新型儲能電站的企業,在迎峰度夏期間充電可以免電費,在非迎峰度夏期間則給予電價折扣,保障企業收益。

      政府積極支持,拓寬新型儲能的應用場景,這也吸引著更多龍頭企業成為合肥的“產業合伙人”。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成立于2009年,作為國內“儲能第一股”于2020年在A股上市。2022年初,派能科技在全球家用儲能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也是在這一年,上海派能能源科技把產能最大的基地落在合肥,彌補合肥儲能電池領域的空白。

      2022年,安徽派能科技 10Gwh鋰電池研發制造基地啟動施工;2023年10月,該基地一期5Gwh正式投產,總投資50億元,達產后年產值可達100億元。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國內營銷事業部銷售總監趙領介紹,目前,該基地已建成全自動化電芯生產線,擁有完整的電芯生產線。“我們的電芯產品將在通訊基站、軌道交通等備用電系統和獨立式儲能電站中使用,為全球儲能用戶提供全場景解決方案。”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的加入,為合肥新能源產業注入了強勁活力。選擇來到合肥的原因,趙領總結的很簡單:“這里營商環境好,將為我們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助力。”據了解,從安徽派能科技的公司注冊、稅務登記、備案到環評、供地、報規、報建等一系列流程,合肥各部門同心協力,全力保障派能的基地在簽約后第一時間落地開工、竣工和投產。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合肥新型儲能產業鏈條也基本完備。

      據介紹,截至目前,合肥已聚集新型儲能上下游重點企業超80家,規上企業30余家,億元以上企業近10家,初步形成“原材料—電芯—儲能系統—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集聚了陽光電源、國軒高科、派能科技、巡鷹新能源、中創新航等一批龍頭企業。

      其中,陽光電源儲能系統市占率全球第一、儲能變流器出貨量全球第一,國軒高科儲能電芯出貨量位居國內前五、全球前十,派能科技全球用戶側儲能系統出貨量全球第一。2023年,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營收超380億元,位居全國前五。

      角逐新型儲能新賽道,合肥今年的目標是實現550億元的營收,力爭達到600億元。期待這批超級“充電寶”讓合肥在“打造國家級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的風口下,更“來電”、更續航!
      分享: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