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儲能應用 ? 正文

      在建1.2GWh!浙江杭州:儲能累計裝機量439MWh

      核心提示:在建1.2GWh!浙江杭州:儲能累計裝機量439MWh
      7月1日,杭州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市十二屆政協三次會議107號提案的答復。文件顯示,截至2024年1季度,全市累計建成用戶側儲能項目144個、電網側儲能項目6個,累計裝機容量21.8萬千瓦/43.9萬千瓦時;在建和擬建項目約80個,裝機容量超60萬千瓦/120萬千瓦時。2024年迎峰度夏前,將有不少于20萬千瓦電網側儲能項目并網運行。

      文件提出,杭州市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杭州新能源(儲能)發展中長期規劃》。根據杭州市能源結構特點和未來用能需求,提出儲能項目“兩站一環多點”的布局原則和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達到100萬千瓦左右,2030年達150萬千瓦左右,2035年達200萬千瓦左右的發展目標。

      原文如下:
       
      杭州市發改委關于市十二屆政協三次會議107號提案的答復

      貴單位在市十二屆政協三次會議上的提案《關于加快新型儲能產業規?;l展,助力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攀登行動的建議》收悉。經我委主辦,市經信局、市人社局、市城投集團會辦,現答復如下:

      一、已開展的工作

      1.加大專項政策支持,發展壯大儲能產業

      2023年,杭州市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綠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杭政辦函〔2023〕53號),明確了產業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空間布局、主攻賽道、工作舉措、政策保障措施,提出“推進高功率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熔鹽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氫儲能等新型儲能技術攻關及產業化發展”,并對滿足相關條件的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固態鋰離子電池、熔鹽儲能裝備、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生產企業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同時全面統籌土地、能源、排污、財稅等要素,全力助推產業發展。截至2023年底,杭州市儲能規上企業40家,實現產值279億元,同比增長23.2%,聚集了萬向一二三、南都動力科技、高特電子、艾羅能源等一批重點企業,涉及電化學儲能、熔鹽儲能多條細分賽道,優勢集中在儲能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變流器、系統集成等中下游環節。

      2.建立完善標準體系,推動產業規?;l展

      國家層面已出臺儲能系統級的規劃、設計、安裝、并網性能、驗收與調試、運行維護及退役、應急處置等評價標準文件。我市已出臺《關于做好我市電化學儲能電站建設工程消防審驗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電化學儲能電站建設工程應按照電力建設工程開展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實行技術專項審查,現場評定工作與行政許可相分離。電化學儲能電站屬于《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暫行規定》第十四條規定所列情形的,應按特殊建設工程進行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屬于其他建設工程的,實行備案抽查制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發改辦運行〔2022〕475號)》也明確了獨立儲能電站向電網送電的,其相應充電電量不承擔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的價值機制。

      3.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機制,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

      一是加強新能源行業高層次人才培育。我市現有23名專業從事新能源領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其中2023年招收進站7人,進一步推動我市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開展錢江特聘柔性引才,2023年為3家設崗單位柔性引進3名新能源、儲能方向專家,助力我市新型儲能產業技術攻堅。做好“131”培養人選綜合考評,3名綠色能源產業中青年人才通過考評。會同市經信局做好能源行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審,89名能源領域專業技術人員通過評審獲得工程師職稱,推薦330人申報省能源工程高級工程師。二是發揮市場化引才作用。出臺三輪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實施細則,鼓勵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進本市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人才團隊,對符合條件的按獵頭費的60%給予引薦獎勵,吸引更多新型儲能企業及人才來杭發展。三是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目前,我市各級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共有247家。打造了首個由政府主導的線上線下相呼應的“浙派工匠”培訓平臺,著力推進“互聯網+職業培訓”新模式,發揮線上平臺24小時全天候培訓優勢,已入駐課程資源方18家,接入課程271門,培訓機構和企業810家,積極為各類技能人才提供技能培訓支持。對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的,符合條件可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相應補貼。

      二、加快推動儲能產業發展的主要舉措

      1.加強規劃引領。規劃是新型儲能項目和產業發展的先導。市發改委正在牽頭編制《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杭州新能源(儲能)發展中長期規劃》。《規劃》根據杭州市能源結構特點和未來用能需求,提出儲能項目“兩站一環多點”的布局原則和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達到100萬千瓦左右,2030年達150萬千瓦左右,2035年達200萬千瓦左右的發展目標。

      2.加強項目推進。儲能項目的大規模發展,將有效帶動產業發展。杭州市作為“資源小市、用能大市”,一直以來面臨著外來電占比高、電網自主調節能力弱、負荷峰谷差大等問題,2023年全市用電總量約985億千瓦時,其中外來電占比約82%,電網日最高負荷2027萬千瓦,最大峰谷差超800萬千瓦。為保障電力供應、保證電網安全,杭州市正在著力推進新型儲能項目建設,截至2024年1季度,全市累計建成用戶側儲能項目144個、電網側儲能項目6個,累計裝機容量21.8萬千瓦/43.9萬千瓦時;在建和擬建項目約80個,裝機容量超60萬千瓦/120萬千瓦時。2024年迎峰度夏前,將有不少于20萬千瓦電網側儲能項目并網運行。

      3.加強技術創新。技術迭代升級是儲能產業的發展的源動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新型儲能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新型儲能技術研發平臺,加強產學研用一體化。推廣先進的新型儲能技術和產品,提升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市經信局正在聯合省工信院,開展電化學儲能細分賽道研究。新安化工“高容量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開發及應用示范”、鵬成新能源“非道路車輛鋰電池BMS研發”、德海艾科“用戶側釩液流電池材料及系統開發應用”等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攻關項目穩步推進。市能源集團正在與市地鐵集團合作,研究地鐵應用飛輪儲能技術,實現節能降耗。

      4.加強規范管理。2024年4月,省能源局印發《浙江省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共9章44條,對項目規劃、備案、建設、并網、運行、安全、監督等方面事項都進行了細化規定,明確了責任單位、管理要求、辦理程序等內容,后續項目審批建設管理將有章可循。2024年4月省發改委、省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新型儲能容量補償資金分配方案》,對2024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網試驗的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開展補償,并明確了充放電價及現貨市場政策。杭州市已出臺《關于做好我市電化學儲能電站建設工程消防審驗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了工程消防審驗管理流程和要求。上述規范和政策出臺,將有效規范和推動儲能項目及產業發展。

      5.加強產業集聚。杭州市在儲能系統集成、電池綜合管理、逆變系統研發生產等方面具體較強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占有率。但企業數量較多,技術路線多樣,內部競爭激烈,沒有形成強而有力的產業集群,市場上缺乏整體競爭力和話語權。未來將逐步引導行業企業集聚提升,形成杭州儲能控制領域的整體優勢。

      6.加強融合發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合作,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推動新型儲能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在電力、交通、通信等領域開展新型儲能應用示范項目,推動技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強新型儲能產品的市場推廣,提高市場認知度和接受度。探索新型儲能項目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機制,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7.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支持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強新型儲能領域的人才培養,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引進國內外新型儲能領域的優秀人才和團隊,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6月3日
       
      分享: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