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儲能政策 ? 正文

      浙江湖州: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裝機將達到5GW以上

      核心提示:浙江湖州:到2030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裝機將達到5GW以上
      7月4日,湖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湖州)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為“方案”)。

      關于重點任務,方案強調:

      積極開展先進技術示范應用。鼓勵應用新一代互聯網智能電網、先進儲能和電力電子等技術,依托安吉國家級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等場景,積極開展光伏與微風風電、地熱、農林生物質等其他能源相結合的項目、智能微電網示范項目。

      加快建設多元場景的綠色儲能基地。積極推動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新型儲能發展。重點結合工業園區、重點用能企業、商業綜合體、美麗鄉村等場景,因地制宜布局一批“源網荷儲”分布式零碳智慧電廠項目。加快推進菱湖50兆瓦/100兆瓦時省級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華能長興獨立儲能電站示范項目(一期)前期工作。繼續推進“和平共儲”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建設。到2025年、2030年,力爭全市新型儲能裝機容量分別達到440萬千瓦以上、500萬千瓦以上。以長三角新型能源體系規劃編制為契機,科學論證區域抽水蓄能裝機需求,積極推動龍王山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

      打造堅強智能電網。以提升電網高承載力、高自愈力,支撐大規模新能源接入為目標,推進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儲能側高效協同,打造“源網荷儲”統籌協調一體化發展示范。加快建設堅強主干電網,優化網架結構,加快推進500千伏長興輸變電工程建設。加快智能高效配電網建設,推動靈活資源庫建設,提升配電網系統全域感知,提高電網彈性水平。積極打造安吉綠色低碳綜合供能鏈一期建設項目典型示范場景。加快推進湖州安吉城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省新型電力系統示范項目建設,確保按時按期建成并網。

      開展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和關鍵技術協同創新。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電化學儲能、CO2化學與生物轉化利用等方向,開展新材料、新方法、新機理研究。到2025年,重點突破煤電低碳清潔利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鈉離子儲能硬碳制造技術等關鍵技術10項以上。

      培育低碳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轉化平臺。推進工業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白馬湖實驗室長興氫能基地、德清縣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綠色低碳安全儲能技術創新中心等“雙碳”創新平臺建設。聚焦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等關鍵技術領域,到2025年,建設綠色低碳領域市級科技創新平臺20家以上,爭創省級科技創新平臺5家以上。

      實施可持續發展示范引領。聚焦氫能、儲能、CCUS等領域,加強國際國內合作,依托西塞科學谷,開展低碳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機制創新,舉辦碳達峰碳中和高端論壇。

      方案在區縣碳達峰重點任務中進一步指出:

      長興縣:創新發展儲能產業,持續推進鉛蓄電池輕量化、綠色化轉型,做優鉛蓄電池回收與再利用,布局發展鋰離子電池產業。依托天能、超威等龍頭企業,拓展各類“儲能+”綜合利用技術,發展電池租賃、能源互聯網等服務,推廣“和平共儲”綜合智慧能源模式。

      南太湖新區:率先在動力電池、現代物流等行業開展綠色產品規范標準,推動具備條件的地方標準上升為省級地方標準、國家標準。持續推進全領域屋頂光伏建設,積極發展多元化儲能系統,到2025年,該區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新型儲能新增裝機1.5萬千瓦。

      另外,方案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程、綠色低碳先進示范工程等重點工程中提及:

      聚焦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實施電網側儲能、電源側儲能、用戶側儲能、光儲充換一體化等領域項目。

      實施超低氮燃氣鍋爐產業化、新型儲能設備產業化、碳達峰關鍵技術研究、新能源電池包輕量化技術以及高性能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等領域項目,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

      最后,方案還表示要加強政策支持:

      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聚焦碳達峰試點建設過程中重點難點問題,及時出臺針對性政策。結合《湖州市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促進條例》制定,將綠色金融、資源要素“蓄水池”、綠色儲能示范基地、低碳水上服務區、工業碳效管理等標志性成果以法規條款形式固化,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工作法律保障。
      分享: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