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以來,作為儲能產業鏈上游的鋰電行業一直不太平。
面對日漸激烈的鋰電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鋰電行業已步入“冷卻期”。不少跨界鋰電或者涉足鋰電材料的上市企業已率先扛不住這輪周期,接連倒下了。
曾多次披星戴帽,期間靠變賣資產、破產重整等手段保殼,被稱為“A股不死鳥”的中銀絨業也走向了退市摘牌的命運終局。
中銀絨業8月11日晚間公告,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上市,并將于2024年8月12日被摘牌,不進入退市整理期。

資料顯示,中銀絨業成立于1998年,2000年7月掛牌上市,其主要業務為羊絨和羊絨制品貿易。2021年起,中銀絨業通過并購等策略,涉足新能源領域材料端。
具體來看,2019年啟動破產重整的中銀絨業,在剝離不良資產后,曾構想全面轉型新能源業務,從上游鋰礦,到中游鋰電池正負極材料制造,再到鋰電池下游應用,展開全產業鏈布局。
鋰電池正極材料布局上,2021年初中銀絨業以并購方式控股了四川鋰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租賃具備了年產4200噸磷酸鐵鋰生產能力。
同年年底,中銀絨業宣布進一步加碼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業務,計劃投資20億元建設8萬噸/年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項目。
然而,跨界的日子并不是好過的,目前中銀絨業有超七成收入是來自新能源相關業務,對于當下下行的鋰電行業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業績方面,2023年,中銀絨業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同比下降20.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35億元。
截至今年3月,中銀絨業的股東戶數超過11.6萬。
不止一家面臨退市終局
ST新綸公告,公司于2024年8月9日收到深交所出具的《關于新綸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公司股票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不進入退市整理期,將于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后十五個交易日內摘牌。
資料顯示,ST新綸在新能源材料行業主要從事新型高分子復合材料的鋰離子電池外包裝材料--鋁塑復合膜研發、生產、制造及銷售。
2024年5月6日,ST新綸股票因2021年、2022年、2023年連續三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ST新綸2023年度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被交易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業績方面,ST新綸凈利潤從2020年開始連續4年都在虧損,累計虧損金額47.38億元,2024年一季度繼續虧損8055.92萬元。
截至2024年3月31日,ST新綸A股股東戶數為7.41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8月5日,*ST超華公告稱,公司于2024年8月5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出具的《關于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不進入退市整理期,將于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后十五個交易日內摘牌。

據悉,超華科技主營高精度電子銅箔、各類覆銅板等電子基材和印制電路板的研發、生產、銷售。其中,銅箔在鋰電池中充當負極材料載體及負極集流體,是鋰電池的重要材料。公司2009年9月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近幾年,隨著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鋰電池得到了更為廣泛的使用,從而推動了銅箔產業發展。數據顯示,2023年電子電路銅箔產量為43萬噸,同比增長21.8%;銷量為41萬噸,同比增長16.5%。
然而,2023年隨著大量新建鋰電銅箔產能的投產,整個行業已經呈現出產能過剩的狀態,疊加下游鋰電池市場的出貨量不及預期,大量鋰電銅箔企業的利潤率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業績方面,超華科技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0.57億元,同比下降75.5%;歸母凈虧損0.22億元,同比下降9.7%。
截至一季度末,*ST超華股東總戶數為7.6萬戶。

結語
退市潮來襲,入局者終有一戰?;钕氯?,留下來,成為當下每個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