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電建、中國華能、中廣核、中國能建后,又有一家央企發布新年度儲能集采計劃。
12月10日,中核集團旗下的中核匯能有限公司及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25-2026年度儲能集中采購招標公告。
此次招標涉及的儲能系統總容量高達12GWh,覆蓋了配套儲能與共享儲能領域,并且對風冷或液冷技術不作區分。該儲能系統將包括兩種方案:2小時(0.5C倍率)和4小時(0.25C倍率)。
在此之前,中國電建、中國華能、中廣核、中國能建已經分別釋放16GWh、4GWh、10.5GWh、6GWh的儲能需求。
在近一個月內,以上五大央企累計釋放了48.5GWh的儲能需求,這一數字不僅反映了企業對未來市場的信心,也體現了儲能技術的逐步成熟。
12月10日,中核集團旗下的中核匯能有限公司及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2025-2026年度儲能集中采購招標公告。
此次招標涉及的儲能系統總容量高達12GWh,覆蓋了配套儲能與共享儲能領域,并且對風冷或液冷技術不作區分。該儲能系統將包括兩種方案:2小時(0.5C倍率)和4小時(0.25C倍率)。
在此之前,中國電建、中國華能、中廣核、中國能建已經分別釋放16GWh、4GWh、10.5GWh、6GWh的儲能需求。
在近一個月內,以上五大央企累計釋放了48.5GWh的儲能需求,這一數字不僅反映了企業對未來市場的信心,也體現了儲能技術的逐步成熟。

從招標內容來看,除了中國能建采購儲能電芯外,其他四家企業的招標內容均為儲能系統。中國電建、中國華能、中廣核、中核集團作為業主,在新年度的集采計劃中,對儲能產品的質量和技術要求更加詳細和嚴格,對投標人的業績要求也有所提高。
例如,中國電建在其16GWh儲能系統框架集中采購項目中,要求電池生產日期不得早于項目實際供貨日期3個月以上,并要求投標人提供設備20年的運行期檢修及維護服務;中廣核在其10.5GWh的儲能系統框采項目中,不接受梯次利用電池和庫存電池(生產日期超過90天),并且只接受一簇一串或一簇兩串電池的方案。
中國華能要求投標人需具有累計不低于1.5GWh(磷酸鐵鋰電池)國內儲能業績,并至少具有1項國內單體項目容量不低于100MWh的儲能電站項目儲能系統集成業績,所采用的儲能電芯國內供貨總容量不低于2GWh,且至少具有1項國內單體不小于200MWh的電站供貨業績。
中核集團要求投標人(若為代理商,則其代理的設備制造商)自2023年6月1日起應具有至少2個單體項目容量100MWh及以上或1個單體項目容量200MWh及以上的磷酸鐵鋰電化學儲能系統集成設備的投產運行業績(至少包含電池室/艙、BMS、PCS),且累計合同業績不低于1GWh(至少包含電池室/艙、BMS、PCS,單個合同容量20MWh及以上)。

自2023年下半年起,儲能系統的投標和中標價格持續下降,這種“價格戰”不斷侵蝕儲能產業的生命力。目前,業內已經逐漸達成共識,頻繁呼吁停止僅以價格作為競爭的唯一手段。
以央企為首的招標標準變化,預示著儲能業行正逐步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隨著招投標準入門檻提升,儲能產品的質量也能得到保障,同時將激勵企業通過技術和工藝的創新來實現降本增效,進而推動整個儲能產業的良性發展,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儲能普及。
在此過程中,那些缺乏核心技術、僅依賴低價競爭來占領市場的企業將面臨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國電建2025-2026年度16GWh儲能系統集采項目、中廣核10.5GWh儲能系統框采項目以及中國華能2025年度儲能系統框架采購項目都已開標。
其中,中國電建2025-2026年度16GWh儲能系統設備框架集中采購項目共76家企業參與競標,報價在0.4418-0.5983元/Wh區間內,平均報價為0.4845元/Wh。
中廣核2025年度儲能系統框架采購項目中,構網型與跟網型分別采購4.5GWh和6GWh,共吸引了50家企業投標,平均報價分別為0.6067元/Wh和0.489元/Wh。
中國華能2025年度儲能系統框架采購項目共吸引52家企業參與投標,其中標段1集中式儲能系統3GWh共47家企業投標,整體報價范圍在0.452-0.582元/Wh,平均報價分別為0.5075元/Wh;標段2采購分散式模塊化、組串式儲能系統1GWh共41家企業投標,整體報價范圍在0.470-0.648元/Wh,平均報價為0.530元/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