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儲能政策 ? 正文

      安徽合肥:鼓勵新能源配儲,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

      核心提示:安徽合肥:鼓勵新能源配儲,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
      4月9日,安徽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新站高新區關于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征求意見的通知。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收不低于300億元,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不低于8萬千瓦;到2028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收不低于500億元,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不低于10萬千瓦。

      意見聚焦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三大重點領域,明確四項重點任務:加強產業政策宣傳落實、推進多元化示范應用、壯大新型儲能產業、強化儲能安全保障。

      在電源側,新站高新區將統籌燃氣發電、“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電網接納能力;鼓勵具備條件的新能源項目配建儲能,不具備條件的則可通過購買或租賃方式落實儲能容量。

      在電網側,將優先在電力缺口大、負荷波動明顯、電源支撐不足的樞紐節點建設大型獨立儲能電站;在新能源大規模匯集的電網關鍵斷面,適當合理配置儲能;鼓勵獨立儲能參與現貨市場交易、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交易。

      在用戶側,鼓勵電力需求大、供電可靠性要求高的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大數據中心等按需配建用戶側新型儲能,進行削峰填谷和需量管理;支持大型停車場、物流園區等發展“分布式+儲能”“微電網+儲能”“光儲充一體化”等運營模式。

      此外,意見明確,指導企業對標《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等加強技術研發、工藝改進、質量管理。用戶側電化學儲能項目并網流程要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指導文件要求,符合總接入容量、單點接入容量、接入點數量等相關技術標準,規范報裝流程。

      為加快項目落地,新站高新區還要求區內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協助企業加快辦理建設手續,供電公司要優化儲能項目電網接入流程,力促項目早開工、早投產。

      原文如下:
      微信圖片_20250416163143

      新站高新區關于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區域新型電力體系,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安徽省新型儲能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新站高新區產業布局及用能需求,現就推進新站高新區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機遇,堅持以場景應用為示范引領、以產業生態為基礎支撐、以技術創新為內生動力、以市場機制為根本依托,推動新型儲能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集聚,構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工作目標

      新型儲能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生態體系不斷完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場景應用不斷拓展,逐步形成全市新型儲能發展高地。到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收不低于300億元,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不低于8萬千瓦。到2028年,新型儲能產業營收不低于500億元,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不低于10萬千瓦。

      三、重點領域

      (一)電源側儲能科學利用各類資源,謀劃燃氣發電、“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電網的接納能力。探索建立“新能源+儲能”機制,支持具備條件的新能源項目配建儲能電站,鼓勵不具備配建條件的項目通過購買或租賃方式落實儲能容量,以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二)電網側儲能優先在電力缺口較大、負荷峰谷差明顯、電源就地支撐規模不足的電網樞紐節點建設大型獨立儲能電站;在新能源大規模匯集的電網關鍵斷面,適當合理配置儲能;鼓勵獨立儲能參與現貨市場交易、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市場交易,以經濟手段推動電網側儲能的發展和合理利用。
      (三)用戶側儲能鼓勵用電量大且對供電可靠性要求高的工商業企業、產業園區、大數據中心等電力用戶,按需配建用戶側新型儲能,進行削峰填谷和需量管理。在大型停車場、物流園區等場景發展分布式+儲能、微電網+儲能、光儲充一體化等運營模式,實現綠電自用、余電上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電可靠性。

      四、重點任務

      (一)加強產業政策宣貫落實
      1.加強政策解讀與指導。積極宣貫《安徽省新型儲能推廣應用實施方案》《合肥市新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工作方案》等儲能產業政策文件,指導企業精準把握政策目標、適用范圍、支持措施等,推動政策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有效落實。

      2.推動示范項目遴選。根據省、市儲能產業政策目標,結合不同應用場景,在我區遴選一批具有代表性、創新性和引領性的儲能示范項目,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探索政策落地的有效模式和經驗,引導我區儲能產業積極有序發展。

      (二)推進多元化示范場景應用
      3.鼓勵存量工商業企業、學校、醫院等配置用戶側儲能。以市場為主導,以用電量高、負荷峰谷差大、綠色轉型意愿強的用戶為突破口,結合用戶生產經營實際及負荷用電特征,梳理排查用儲需求,在安全可靠前提下,引導用戶充分利用分時電價機制,結合自身需求、負荷特征、應用場景建設用戶側儲能設施。建立儲能供需精準對接機制,優先引導我區儲能系統建設企業與重點用能單位開展合作,通過科學規劃、有序部署儲能基礎設施,有效提升區域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4.強化新建項目配置儲能。新建供地制造業、商業、產業園項目,原則上需按照最高用電負荷的15%配置儲能系統,項目配儲時長不低于2小時。儲能項目與主體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報審、同步實施。

      5.打造“光伏+儲能”試點示范項目。按照“先易后難、以點帶面”的原則,發揮試點示范引領帶動作用,鼓勵具備條件的用戶利用自有廠房屋頂和廠區空地,建設“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用戶側儲能”試點示范項目,提高系統消納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

      6.積極開展“光儲充”一體化電站建設。以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為契機,發揮優質能源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建設集光伏發電、大容量用戶側儲能、智能充電樁等多項技術為一體的“光儲充”一體化示范電站。

      7.積極推進虛擬電廠建設。運用數字化技術聚合我區分布式光伏、儲能等可調節電廠資源,謀劃開展虛擬電廠建設,推動虛擬電廠參與電網調控互動、實現高效能源管理,助力提升電網供應能力。

      (三)培育壯大新型儲能產業規模

      8.提升產業鏈綜合實力。完善產業布局,圍繞光伏及電池原材料、制造集成、系統運維等環節,培育打造一批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獨角獸”等優質新型儲能企業,形成“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系統集成-運營服務-回收利用”完整儲能產業鏈群。加強企業招引,細化產業鏈招商圖譜,全面用好以商招商、以鏈招商、資本招商、科技招商,并深化與能源領域央企、國企合作,全力招引高性能儲能電池、先進儲能材料、品牌系統集成終端企業。謀劃布局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領域,搶占產業發展新賽道;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新型儲能產業聯盟,強化大中小企業融通協同聯動發展,建立聯盟內技術和產品供需對接機制和合作平臺,深化拓展供應鏈合作關系。

      9.加速核心產品國產化替代。鼓勵企業針對長壽命、高安全性能電池體系及大規模、大容量和高效儲能體系開展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強關鍵材料(如高能量密度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核心設備(如能量管理系統、儲能變流器)等的國產化替代,提升新型儲能技術的經濟性和安全性,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10.推動產業創新平臺建設。鼓勵頭部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電化學儲能以及高效光伏、綜合智慧能源等關鍵裝備研制、示范應用和產業化,積極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科技創新試點示范。支持重點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四)健全儲能安全保障體系

      11.遵守行業標準規范。指導企業對標《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等加強技術研發、工藝改進、質量管理。用戶側電化學儲能項目并網流程要嚴格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指導文件要求,符合總接入容量、單點接入容量、接入點數量等相關技術標準,規范報裝流程。

      12.強化安全管理。用戶及儲能設施投資方明確儲能設施安全責任方,并由安全責任方辦理相關業務,負責儲能設施安全運行、管理、維護職責,承擔因自身原因造成事故引起的一切法律責任。供電公司根據相關安全管理規定加強儲能系統接入電網驗收安全管理,儲能管理單位加強儲能系統后續運行安全管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引導。區經濟發展局、建設發展局、自規局等有關部門積極引導用電量高、負荷峰谷差大的企業建設新型儲能,加快我區儲能產業規?;l展。

      (二)建立協調機制。區經濟發展局、建設發展局、應急和城管局、生態環境分局、自規局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工作協同,協助企業加快辦理儲能項目建設各項手續,供電公司要優化儲能項目電網接入流程,共同推動項目盡快開工、盡早投產。

      (三)強化要素保障。鼓勵支持社會各類主體參與新型儲能項目投資,推動金融機構開發儲能信貸產品;對符合條件的儲能項目,在用地規劃、施工許可等審批許可環節給予大力支持。

      (四)強化安全監管。應急和城管局、建設發展局等管委會各相關部門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強化儲能項目安全管理,有效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分享: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