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ESA(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數據庫統計,2017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121MW。按應用場景,主要分布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網、輔助服務和用戶側等領域。其中,用戶側領域的功率規模最大,超過70MW。
節省用電成本的方法有很多種,選擇用戶側儲能的企業正在不斷增多。但用戶側儲能,不僅僅是節約電費。利用峰谷電價差在谷時充電峰時放電,只是用戶側儲能的“常規動作”。除此之外,儲能系統還可以幫助用戶降低停電風險、提高電能質量、降低容量電費、參與需求側響應等,從而發揮多重價值。
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批準28個新能源微網示范項目,其中規劃新增電儲能裝機超過150MW。而國內首個“增量配電網+儲能”項目也已經在江蘇省誕生。根據輔助服務領域的改革方向,未來用戶也將成為這一領域市場參與主體,儲能在調峰等品種上大有用武之地。
目前用戶側儲能收益主要來自于峰谷電價差套利,因為大多數項目分布在峰谷電價差較大的江蘇、北京等省市。電池以鋰電池和鉛炭電池為主,投資回收期在5-8年不等。盡管商業模式簡單明了,但投資回收期仍然較長。
在技術上,如何提高電池循環壽命從而降低儲能系統成本,增加項目收益,這將是用戶側儲能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不同類型的電池在用戶側儲能中的優劣勢如何,未來成本降低的潛力有多大,用戶將結合自身需求做出不同決策。
在政策上,峰谷電價差未來是否能夠擴大?在5-8年的投資回收周期中,電力價格的變化將對儲能項目的收益產生重大影響。目前,電力現貨市場試點正在推進之中,廣東、浙江等省已經開始了對規則的討論。對于儲能來說,一個價格波動更大的電力市場可謂風險中孕育著希望。
電網企業開始重視用戶側儲能的價值。江蘇省電力公司已在2017年出臺了《客戶側儲能系統并網管理規定》(試行),規范儲能系統并網的流程與手續。售電公司也開始躍躍欲試。華潤電力與南都電源2018年2月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儲能等綜合能源服務、購售電業務與服務等領域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