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儲能 ? 正文

      聚焦:可回收型儲能鋰電池或將問世

      核心提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17萬噸的規模,電池回收問題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17萬噸的規模,電池回收問題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行業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12月1日,國家工信部網站公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意味著動力電池的回收工作將有法規可依。

      QQ截圖20161207144125

      然而,動力電池的回收還面臨諸多問題,有沒有一種方法,讓電池的成本降下來,讓回收更方便、污染更少?答案是有。在近日舉辦的“2016中國儲能技術與應用大會”上,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陳永翀發表了“基于可回收理念的新型儲能鋰電池研究”主題演講,分享了其團隊關于新型儲能電池的研究成果。這種新型結構的儲能鋰電池,不但讓鋰電池真正做到可回收,還降低了電池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具有傳統鋰電池所不具備的很多優點,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說,電池的回收或將迎來曙光。

      鋰電池回收難在哪兒

      無論是圓柱鋰電池還是方型鋰電池,從內部結構來看,所有的鋰電池都是粘接電極,而粘接電極給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帶來很大困擾。Co元素和Li元素回收要拆解,由于雜質太多,只能把粘接的電極全部打碎,里面碎的鋁箔、銅等材料重新用冶金方式回收。陳永翀表示,這樣回收不但成本高,污染也大,回收過程中產生的酸、堿的處理也是個問題。

      其次,這樣的粘接結構還導致鋰電池的動態循環壽命縮短。如果將鋰電池用作靜態儲能,電池的循環壽命會很長,但是在運動狀態中使用的話,使用環境會使電池壽命受到影響。此外,隨著不同季節溫度的變化,電池內部也會出現膨脹、收縮等現象,久之活性顆粒接觸內阻升高,電池極片松動脫落,電池循環壽命會急劇下降。

      “所以動力電池的壽命和狹義的靜態儲能電池的壽命(不一樣),在實驗室靜態下測試很好,但在動態實際情況下使用壽命不見得會很好,這個要區別開來”,陳永翀說。

      此外,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需要串聯、并聯,要求電池具有較好的一致性。電池涂布厚度很薄,比如100微米,設備廠商要求精度要控制在±0.5微米,而一套普通的擠壓式涂布機約300萬一套,設備投資合0.3-0.5Wh/元,這就導致了大型鋰電池高昂的制造成本。

      新型儲能鋰電池有望解決電池回收難題

      針對傳統鋰電池回收的這些問題,陳永翀帶領的科研團隊正在研發一種新型儲能鋰電池,他們從鋰電池的內部結構入手,把鋰電池內部粘接改為加熱狀態,上面幾個問題則迎刃而解:

      這種新型儲能鋰電池的漿料回收、再生容易,純度也很高,將缺少的元素補上之后,還可再用;漿料耐沖擊,不存在松動脫落問題,電池動態壽命更長;漿料電極片是傳統電極片厚度的5-10倍,絕對精度容易控制,電池的制造成本降低。

      該新型儲能鋰電池的庫存效率很高,跟現有鋰電池一樣可高達99%以上,它的能量效率比目前現有鋰電池稍低,但大于90%,此外,該電池的循環性也非常好。陳永翀表示,低速電動車和小型儲能領域是該新型電池未來的一個應用市場。“我們不要求一個產品十全十美,可以應用在任何場合,這做不到,找到它的應用場合去做就行,百花齊放”,陳永翀說。

      盡管鉛酸電池能量密度低,壽命短,還是有大量的商業電動車和儲能基站采用,這主要是因為鋰電池成本太高。降低電池成本的途徑無外乎三個方面:降低材料成本、降低制造成本和降低使用成本。通常情況下,人們通過提升能量密度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材料成本(隨著能量密度的增加,安全性能則會降低),通過擴大規模來降低制造成本,通過提高靜態壽命來降低使用成本。

      陳永翀團隊把電池內部粘接改為加熱狀態,讓鋰電池真正做到了可回收和可再生,且回收殘值大于20%。他們不單單依靠規?;圃靵斫档统杀?,工藝結構也降低了回收成本;漿料具有耐沖擊的特性,從而也提高了電池的動態壽命。這種新型儲能鋰電池的研究,是一種新思路,為電池回收難題帶來了解決的曙光。

      據悉,該新型儲能電池研發項目開始于2010年,小試成功,從2016年4月1日開始中試,目前已經授權19項發明專利,并在進一步研發當中。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