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觀點:能源局座談會可能增加非技術成本 帶來更頻繁搶裝潮

      核心提示: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表示,此次光伏新政意見稿體現了穩中求進的思路,值得期待,如能順利實施,今年光伏裝機量將超2018年。
         2月18日下午,國家能源局召集相關企業舉行座談會就2019年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征求企業意見。
       
        會議透露,今年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的管理方式或將發生以下主要變化:以補貼額確定裝機容量;對不同項目進行分類管理;戶用光伏單列并給予固定規模和固定補貼(并解決去年“531”后并網未納入國補戶用項目出路)。
       
        從相關輿論反響來看,業內外對此次意見稿更多的是積極肯定,但對政策執行層面也略有擔憂。
       
        綜合了來自媒體和業內人士的部分看法如下:
       
        機制創新利好行業可持續發展
       
        有人將此次政策意見稿總結為五句話:財政部定補貼規模、發改委定補貼上限、能源局定競爭規則、企業定補貼強度、市場定建設規模。并認為這次補貼政策總體設計合理,未來平價項目政策支持或超預期。
       
        此次政策意見稿將光伏項目分為需要國家補貼和不需要國家補貼兩大類,而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又被劃分為扶貧項目、戶用項目、普通電站、工商業分布式項目、政府專項工程或示范項目等五類。
       
        其中,扶貧項目單列執行特殊政策,戶用項目單列規模和補貼資金總盤子,其余三類項目通過競標排序確定補貼價格和是否進入補貼名單。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表示,此次光伏新政意見稿體現了穩中求進的思路,值得期待,如能順利實施,今年光伏裝機量將超2018年,并認為此次意見稿有以下優勢:
       
        以補貼額度定裝機規模將改變項目遲遲得不到補貼的窘況;對戶用項目給予單獨指標、固定補貼的充分考慮到了該類項目的民生性質;通過競價有利于降低補貼強度從而增加市場容量;競價全國排名可避免暗箱操作有利于降低項目非技術成本;工商業分布式和集中式電站同臺競價可實現市場與資源平衡發展。
       
        有媒體認為,此次以補貼額定裝機量的“量入為出”方式,是光伏發電建設管理工作的重大機制創新,而三部委多次協調聯動則打破了以往“各自為政”導致補貼總量和裝機規模脫節的情況,將利好行業的健康平穩發展。
       
        有行業分析師則認為,意見稿將需要國家補貼項目統一競價排序的方式,“符合經濟學里邊際效益最大化原理,即適宜光伏建設的地區優先發展,最大限度降低了度電補貼的同時,裝機規模也將實現最優化。”
       
        業內人士也對此次意見稿給予了充分肯定,特別是對于將戶用光伏單列并給予單獨規模實施固定補貼的規定,以及解決“531”歷史遺留問題的做法,獲得了業內一致好評。
       
        而對于“項目競價以投產并網時間為準,如因故沒有建成可延后兩個季度,同時電價按規定退坡,如兩個季度后還沒有建成則取消補貼資格”的規定,輿論也給予了充分肯行,認為此舉將逐步減弱光伏裝機需求的季節性差異,利于供需平衡和企業利穩定經營。
       
        管理過細或增加“非技術成本”
       
        但也有輿論認為,此次政策意見稿對項目分類過細,或并不利于順暢管理,可能還將同時給能源管理部門、電網和光伏企業帶來新的“非技術成本”。
       
        甚至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稱,“凌亂的方案背后其實是各種利益的博弈,這個方案對于行業不算是一個利好的政策。”
       
        特別是將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全面競價全國排序的方式,無疑會給能源管理部門、電網企業新增巨大的工作量,而形成管理部門的工作“堰塞湖”,同時也給企業業務開展增加新的工作量和時間成本。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就特別指出,分布式光伏單個項目體量從幾十千瓦到數兆瓦不等,業主數量巨大,能否同時應對如此數量級的項目報價評比,將是能源局和相關機構的重大考驗。而對于不需要國家補貼的項目由各省自行組織實施的規定,輿論認為,這很可能將造成企業在開展業務時會面對各地五花八門的管理方式,而再增“非技術成本”。
       
        對于戶用光伏設置一個月緩沖期的規定,許多業內人士也表達了一定程度的擔憂,認為此舉雖然能保障新增規模也有利于市場發展,但卻有可能帶來更為頻繁的搶裝潮。
       
        “以往只是搶630、1230,現在會不會來個逢30就要搶裝?”有業內人士對太陽能發電網記者說。
       
        另外,對于坊間傳聞的財政部提出2019年新增年度補貼額度為30億的消息,有業內人士建議,相關部門能否公開年度額度的制定依據,以資企業制定中長期市場發展策略參考?
       
        總體而言,各方對此次政策意見座談會更多地表達了積極的肯定,特別是對于管理部門的積極有為表示了高度贊揚,對于些微不足也表示了理解。
       
        據悉,國家能源局近期還將召開多次座談會,分批征求地方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專家學者等各方的意見,并對政策條文進行針對性完善后,出臺一個更符合各方利益和利于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