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企業 ? 光伏電站 ? 正文

      高比例光伏改變了配電網運行特性—— 光伏并網遭遇“鴨子曲線”挑戰

      核心提示:高比例光伏改變了配電網運行特性—— 光伏并網遭遇“鴨子曲線”挑戰。
       7月10日,以“融合創新”為主題的第三屆分布式光伏嘉年華在濟南召開,業內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分布式光伏的發展路徑。隨著分布式光伏的大規模發展,電網消納也逐漸成為新的矛盾點。

      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821億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為5439萬千瓦,分布式光伏裝機占比已經從2015年的13.7%增至2019年5月的29.8%,發展明顯提速。隨著分布式光伏裝機的快速增長以及占比的提高,也給電網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陶冶介紹,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國家電網區域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累計并網容量4701萬千瓦,由于分布式光伏電站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以及華中地區,局部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接入改變了配電網的運行特性,不僅增加了電壓控制難度,也降低了電能質量水平,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了一系列挑戰。

      他認為,伴隨著光伏發電的繼續發展,部分地區將不可避免地遇到“鴨子曲線”難題。“鴨子曲線”難題最早出現在美國加州,當地電網中白天光伏發電量能夠滿足當地很大一部分的電力需求,但在傍晚太陽光伏發電停止之后,其他發電方式需要的供電量會快速上升,迅速達到高峰。這種現象被稱為“鴨子曲線”。電網的這種波動導致供電電壓、供電質量、繼電保護及電網調節能力下降。

      國家電網電力調度中心副總工程師裴哲義建議,面對當下的情況,一方面要科學有序制訂分布式電源發展規劃,考慮地區經濟發展、用電需求、能源和電網規劃評估當地分布式接納能力;同時,完善科學統一的政策體系和并網技術標準,鼓勵分布式電源自發自用和就地消納;強化需求側管理,鼓勵光儲一體化,充分利用精準負荷控制、用戶可終端負荷、分布式儲能,提高電網靈活性;加強前瞻性研究,從技術上進行破解。

      目前,從經濟性與安全性綜合來看,風電、光伏發電將是未來非化石能源的主力。根據非化石能源發展路徑,到203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8.5億千瓦,2050年將超過20億千瓦。但是在分布式光伏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電網消納成為確定分布式電源項目規模的重要考量。盡管“后補貼”時期,光伏面臨著種種挑戰,光伏行業的有志之士仍希望通過持續的技術模式創新降低行業的度電成本,進而推動分布式光伏的發展。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