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能源局《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9〕49號)》(以下簡稱49號文)要求,列入國家補貼范圍的光伏發電項目,應在申報的預計投產時間所在的季度末之前全容量建成并網,逾期未建成并網的,每逾期一個季度并網電價補貼降低0.01元/千瓦時。在申報投產所在季度后兩個季度內仍未建成并網的,取消項目補貼資格。
這意味著列入2019年競價補貼規模的光伏電站最晚需要于12月31日完成并網,否則將面臨補貼降低甚至取消補貼資格的懲罰。
而根據國家能源局2018年4月份下發《國家能源局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8]34號)》(以下簡稱“34號文”),要求“電網企業負責投資建設接網工程。各類接入輸電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接網及輸配電工程,全部由所在地電網企業投資建設,保障配套電網工程與項目同時投入運行 ”。由此,南方電網明確,必須由電網公司來投資建設光伏電站接線工程,不允許發電企業自建,但其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無法確保在年底前建成接網工A程。
34號文的初衷意在降低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的投資成本,但問題在于,對于電網公司來說,一個項目從立項到建成的周期較長,無法滿足競價項目2019年底前并網的要求。
據知情人透露,接線工程的施工可能僅需要2-3個月,但對于電網公司來說,投建一項接線工程共包括可研、立項、規劃、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工程施工招標、設備采購招標七個環節,每個環節需要單獨進行報批、招標與評審,并且第一個環節完成后才能開始第二個環節的報批,僅流程完成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
“很明顯光伏投資企業等不了那么久,目前大部分項目的土地流轉、手續辦理都已啟動,前期已投入大量資金,不可能冒著補貼降低或者被取消資格的風險等電網公司走流程慢慢建出線。除非電網公司特事特辦,改革優化縮短流程,通過EPC總包招標確定或直接委托當地三產電力公司盡快開工。但即便這樣,從目前時間計算,也難以確保保障配套電網工程與項目同時投入運行,這個風險太大了。”上述人士補充道。
據了解到,南方電網轄區內,除廣西以外,其他地區必須要由電網投建接線工程,這些區域內的光伏投資企業目前面臨同樣的困境。“南網公司不允許企業自建接網工程,他們認為如果允許企業自建,沒有有效的降低發電企業成本,就違反了政策規定。但34號文的目標還有一條,即‘保障配套電網工程與項目同時投入運行’,目前光伏投資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保證如期并網獲得補貼,保證項目收益率。如果不能按時并網,無法保證項目收益率,即便節省接線工程的建設成本,也是本末倒置”,投資企業負責人無奈道。
對此,上述負責人咨詢了行業律師,律師認為,“針對類似情況,如果光伏場區完工,具備并網條件了,但是因為電網的原因導致項目無法并網,電網也是沒有做到‘保障配套電網工程與項目同時投入運行’。從法律角度看,34號文并沒有禁止發電企業自建線路,法無禁止則可為,如果電網公司在發電企業主動申請的情況下同意發電企業自建線路,并不算違反34號文,被問責的可能性不大。”
據了解,南方電網共轄廣西、廣東、云南、貴州、海南、深圳六個省區。其中入圍今年光伏補貼規模的包括廣東1.67GW、廣西445MW、貴州3.6GW。除了廣西之外,粗略估算,廣東、貴州約4.8G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都將面臨上述問題而導致無法按時并網。
南方某光伏發電企業建議道,如果不能按時并網,投資企業的損失太大,是否可以參考廣西電網公司的案例,如果企業愿意,可允許企業簽署承諾函后自建接線工程?目前光伏企業自己都已經將線路建設放在他們自己的總包招標范圍內,九月份一確定就可以開工,并且可以確保年底并網。
“34號文的最終目標是保障配套電網工程與項目同時投入運行,如果要切實減輕發電企業負擔,則需要優化流程,提高線路建設的效率與市場接軌,或者加快制定電網回購辦法和推動回購,以解決新能源發展的實際困難。”上述企業補充道。
事實上,國家能源局下發34號文本意是為了降低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成本,推動度電成本下降,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健康發展。但若因該文件,導致近5GW的光伏電站項目因接網工程而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并網,進而給發電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反而弄巧成拙給投資企業以及行業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