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工程 ? 正文

      光伏擴產遭遇疫情 產能過剩怎么辦?看看施正榮、高紀凡、瞿曉鏵在央視怎么說?

      核心提示:光伏擴產遭遇疫情 產能過剩怎么辦?看看施正榮、高紀凡、瞿曉鏵在央視怎么說?
         3月27日晚間,光伏行業巨頭協集成突然公告以180億巨額投資在合肥肥東縣循環經濟示范園投資建設,60GW組件及配套產業基地項目,引發行業熱議。
        
        協鑫集成公告中明確:項目總投資180 億元人民幣, 其中固定資產總投資約 120 億元。組件項目從2020年起分四年四期投資建設,首期 15GW,預計投資 50 億元人民幣,二期、三期、四期分別在一期投產后根據市場銷售和產能利用情況予以分期實施。
        
        這其實并不是光伏行業第一次大手筆的擴張產能的投資。
        
        2020年年初,僅僅幾個月時間里,就已經有隆基、晶澳、通威等行業龍頭企業相繼發布公告,從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等產業鏈上多個方位進行布局。
        
        在光伏行業里,產能落后意味著成本將落后于人,落后就會挨打。
        
        技術迭代引發產業升級
        
        2019年8月16日,中環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210mm大硅片,與不久前隆基主推的166mm硅片,形成兩軍對壘之勢。
        
        到底是“166還是210?”,光伏產業鏈條的上下游生產、制造及相關配套企業紛紛選擇站隊。

        
        未來哪種技術會成為主流,現在尚不清楚。但之前,主流的156.75mm小尺寸硅片,已經早就淹沒在大硅片擴產的硝煙之中。
        
        于此同時,擁有更高組件效率、雙面發電的HJT異質結電池技術異軍突起,被行業內外資本熱捧,不少產線也在籌劃陸續上馬。
        
        由于之前歷經過金剛線、PERC技術引發的企業轉型升級“生死之戰”,光伏行業的企業們,無時不刻不在擔心,自己現有的產線和技術被最新技術淘汰。
        
        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涌現,倒逼光伏企業不斷上馬更新的產線,以適配最新的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企業累積擴產的光伏產品產線已經超過200GW,光伏相關產業鏈上的上市企業公告計劃投入的投資資金已經近千億。
        
        如此巨大的產能和投資陸續上馬,行業產能擴張的軍備競賽再一次開始。
        
        不少行業內的專家驚呼:光伏行業又要產能過剩了!
        
        大佬如何看待“產能過剩”?
        
        當行業擴張帶來的產能過剩,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需求減少,2020年光伏行業的烏云密布。
        
        光伏企業應該怎么做,才能成功從需求減少,產能過剩的環境中成功突圍?
        
        2016年,央視《對話》節目策劃了一期名為《去產能的光伏樣本》的節目,邀請了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阿特斯陽光電力董事長翟曉鏵、協鑫集團副董事長舒樺為主嘉賓。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曾經的“光伏首富”施正榮博士、李俊峰等行業大咖都受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當時的中國光伏產業經歷了持續了數年的“產能過剩”后,剛剛走出陰霾。
        
        嘉賓們圍繞:爭老大是福還是禍?該不該爭上游?如何破解產能過剩難題,未來將會怎樣?等眾多話題開展討論,內容十分精彩。
        
        4年過去了,雖然光伏行業早已物是人非,回顧大佬們在當時環境之中,帶來的變革思想和創新智慧,必定能給現在的光伏從業者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在對話中,高紀凡表示:“天合破解產能過剩的核心絕招是創新引領發展,下定決心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過去四年時間創造13次世界紀錄,使天合不僅自己的產能運轉起來,反而整合了其他公司的產能為我所用。”
        
        對于,技術飛速迭代的光伏行業來說,產能過剩本身就是倒逼企業不斷升級技術,降低制造成本的一種源動力。
        
        正如,之前某位行業大佬在聊天的時候說的:“任何行業都會有產能過剩,而產能過剩的最終結果,淘汰都是落后的產能”。
        
        在光伏行業競爭很殘酷,結果很現實。
        
        隨著行業產能的不斷提升,如果一家企業沒有好的技術,高質量的產品和更低的生產成本,將很難在長時間的生存下去。
        
        新冠疫情下,光伏行業怎么辦?
        
        眾所周知,中國的光伏產業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十年走的路。
        
        在這幾年間,光伏遇到了諸如關稅壁壘、需求在外,531新政,等各種各樣的艱難坎坷,但都被智慧的光伏人一一克服了。
        
        如今,新冠肺炎的疫情席卷全球,如何平衡巨大產能和縮減需求之間矛盾?如何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活下來?新的問題擺在了光伏人面前。
        
        2019年光伏行業內GW級市場,如:美國、西班牙、印度、荷蘭等國家,目前仍被新冠疫情所拖累,設備訂貨和項目開工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未來可預期的裝機還要視疫情的發展情況而定。
        
        未來疫情可能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新增用電疲軟,新能源行業投資的減少和項目施工工期延遲甚至暫停,勢必引發全球范圍內的光伏新增裝機的減少。
        
        隨著3月28日0點開始,中國“封國”措施的實施,讓光伏產品的出口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整個行業的需求于巨大的不確定性之中,而企業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性。
        
        國內光伏行業被籠罩在一片愁云慘淡之中。
        
        網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悲觀者往往正確,而樂觀者往往成功。”悲觀者往往看到困難就裹足不前,而樂觀者會從危機中找到機會。
        
        相對于國外疫情影響帶來的裝機總量的減少,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隨著國內各省份光伏項目陸續開工,今年內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變得更加值得期待。
        
        財政部下撥的15億元的補貼資金,將撬動20GW左右的競價價目、地面項目和平價光伏行業,同時,還可能帶來7GW左右的戶用光伏裝機,全年總裝機將可能超過35GW。
        
        “風景這邊獨好!”2020年的中國市場,必將成為全球新增裝機國家中最璀璨的那顆明星。
        
        有人說,2020年,世界將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于光伏行業亦如是,行業格局在今年必將發生新的變化,有人留下繼續笑傲江湖,有人淘汰黯淡退出舞臺。
        
        這一切都將遵守“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則。
        
        現在的光伏行業,發電成本已經在世界很多國家中低于火電價格。未來,隨著光伏行業技術的進一步提升帶來的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光伏將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廉價、最安全、最環保的能源形式,從而被更多地人所接受。
        
        這樣的中國光伏行業,有希望!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