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預測,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發電裝機中占比將達到95%,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中占比將達到60%。“十四五”一般預計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是70GW,樂觀預計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是90GW。
據透露,目前“十四五”光伏系列新政正在醞釀,其中包括:考慮在三北、西南布局多個千萬千瓦級的新能源基地,在各地推動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的光伏發電平價基地,推進一批“光伏+儲能”、光伏制氫、光伏直供等新產業新業態示范項目建設。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2016年底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規模達1.1億千瓦以上。實際的發展已遠超預期,截至2019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已超過2億千瓦。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已連續七年全球第一,光伏累計裝機已連續五年全球第一,并基本實現全產業鏈國產化。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光伏發電都具備了平價上網的條件。但是“十四五”期間,光伏發電仍需要破解如何繼續以較快速度擴大規模、如何融入電力系統、如何成功參與電力市場等問題。對此,任育之給光伏發電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持續推動光伏發電技術進步,不斷增強長板優勢。“十四五”光伏行業將從補貼驅動轉為創新驅動,鼓勵企業針對關鍵零部件補短板,優化各環節工藝,并加大儲能、智能電網等技術的研發力度。
二是推動發電成本下降。只有成本的持續下降,光伏應用的市場才會不斷的增加,光伏應用的規模才能持續的擴大,光伏發電才能真正在能源革命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看,光伏發電仍有下降成本的空間。
三是拓寬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拓寬應用的場景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許多過去受經濟性限制的光伏發電應用場景不斷變成現實,“十四五”將推動一批光伏+儲能、建筑一體化等示范項目建設。從而使光伏發電供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更多的替代電力系統中價值更高的綜合用電。并可以憑借可調節的電力現貨市場參與競爭,獲得優勢。此外,光伏發電成本降低,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為新能源的微電網、分布式光伏提供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促進強勁的動力。
四是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根據行業發展的需要,繼續推動出臺配套政策。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初步考慮消納權重考核制度、綠證交易制度,正在完善并將有很大變化,推動出臺平價時代光伏電價政策,做好與電力市場的銜接。逐步有序推動新增光伏發電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推動新一代電力市場建設,確保大規模光伏發電的接受和消納,推動有利于光伏發電和用地環保政策的結合,以及建筑物上安裝光伏的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出臺。
五是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光伏發電產業鏈長,快速發展也會對相關產業產生影響。國際上的政策變化,市場都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此光伏行業需要增強風險意識,相關企業協會學會商會要加強對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國內外市場的風險研究,對問題要及時跟蹤研判,并及時與國家相關部門溝通解決。
在光伏產業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時間節點,要繼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產業發展的新高度,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引導產業開放發展,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