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30,593.1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4%;利潤總額149,984.6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0,176.1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80 %。
報告認為,2020年業績增長明顯,主要得益于投建的相關天然氣和風力發電項目陸續并網轉入運營,裝機規模及發電量、供汽量均同比上升,以及煤炭和天然氣平均價格同比下降和內部經營管理提升。
對于未來的規劃,報告提到,在綠色能源運營方面,將重點建設平價上網風電項目、風電大基地項目、風儲一體化項目,持續推進垃圾發電及靜脈產業園項目,以及具有競爭力的燃機熱電聯產和發電項目;在綜合能源服務方面,根據國家政策、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變化,將在穩健發展清潔能源及熱電聯產業務的同時,繼續從能源生產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重點聚焦綠色出行生態,打造領先的移動能源服務商。

對于綜合能源服務方面,年報著重提到,“移動能源業務即為電動汽車提供換電服務,要整合汽車生產、電池制造、出行平臺等行業以及政府資源,打造四大應用場景,分別是網約車、出租車、重卡、私家車,重點布局五大區域,分別是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與北方的重點城市,致力于打造便捷、經濟、綠色出行生態。”
年報再次重申了協鑫能科移動戰略轉型的意愿。就在年報發布一周多前,協鑫能科移動能源戰略轉型、中金協鑫碳中和基金發起設立的消息同時宣布,背后是中國最大民營電力企業協鑫集團布局已久,終于浮出水面的一盤很大的棋。
用協鑫能科總經理費智的話說,這個移動能源戰略轉型計劃,叫“G行動”。
協鑫能科是先鋒,協鑫的轉型才剛剛開始。協鑫集團另一個子公司,以太陽能發電為主營業務的協鑫新能源也在出售資產。
(協鑫集團董事長 朱共山)
跨界出圈
“所謂G行動,包括GCL,代表協鑫,是協鑫的英文簡稱;Green,代表低碳、清潔,移動能源需要綠色能源、綠色生態;Generate,代表我們提出了移動能源的解決方案;Gather,代表聚集,移動能源是一場跨界革命,共建共榮才有未來。”費智這樣解釋。他把此次轉型看作是有關移動能源生態圈、朋友圈的再次構建。
根據彭博預測,到204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電能消費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將從目前的1.3%急劇攀升至8%,中國換電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協鑫能科瞄準了汽車產業,認為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正在加速融合,發展空間巨大。
“汽車行業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能源的解決方案。我們作為跨界的能源企業,擁有一些先天基因與硬核優勢。一直以來,朱共山董事長以及我們協鑫人的心中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開拓移動能源業務。”費智表示,協鑫能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坐標與定位,那就是進軍移動能源,主攻換電業務。
他認為,雖然換電模式擁有購車成本低、補能效率高、電池壽命長、占地面積少、安全性高等優點,但仍然存在服務費偏高、布局受限、電力增容困難等痛點,電池梯次利用不夠充分。所以協鑫能科針對這些痛點拿出了解決方案。
首先是通過規?;?、低成本綠電供應,解決服務費偏高問題。費智表示,協鑫清潔能源總體裝機規模超過20GW,未來還會不斷增加,有很大的供應能力和裕量,可以按照電力市場的交易規則,把充換電業務與清潔能源發電協同起來,從而達到降低用電成本的目的。此外,協鑫還有20張售電牌照,年售電量超過200億千瓦時,可以利用自有售電公司開展規?;胁少弫斫档唾忞姵杀?。

他還提到,可以依托協鑫城市附近大量分布式風光電站,建設微網和換電設施,提供低成本綠色電力;通過能效管理來降低用電成本。“需求側管理是能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們的需求側管理容量達到1200MVA,擁有國家一級資質。”
費智還表示,協鑫可以依托優越的電廠區位布局,建設集中充換中心,解決城市中心電力增容困難的痛點。“我們的電廠集中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在滬杭線、滬寧線、廣深線、廣茂線上建有20多座電廠,還可整合行業內更多電廠,這些電廠區位與換電目標市場高度重合。我們可以依托這些電廠的公用設施建設集中充電港,采用‘集中充電,統一配送、分布換電’的模式,以離網換電作為在線換電的有益補充,提供差異化服務,解決城市中心電力增容困難、換電站布局受限的痛點。”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認為,“協鑫建的換電站是有電網用電網、沒有電網離網,這是一個技術門檻。”此外,他還提到,協鑫在快充領域技術儲備很多年,有一整套的技術。
費智還提到,可以通過儲能應用場景,解決電池梯次利用的價值充分挖掘問題。他表示,協鑫30年間積累的近10000家工商業企業用戶,將是未來儲能的最佳用戶群,從而解決電池梯次利用的痛點。“未來幾年,我們計劃開發1000萬千瓦的風光儲一體化項目,為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提供更廣闊的的應用空間。”
要做到這些,光靠在電力能源圈內玩耍已經遠遠不夠,費智特別強調了要“擁抱伙伴、尋求合作、整合資源”,“移動能源業務是個大生態圈,我們需要廣交朋友、做大蛋糕、合作共贏。”
“知道自己是誰”
協鑫要整合的資源,包括各個地方政府,還有金融行業。
協鑫能科總經理費智表示,做移動能源離不開金融的支撐,“我們將通過協鑫能科上市公司再融資、搭建產業基金、還將與金融機構等合作伙伴拓展電池銀行業務,通過這些手段保障移動能源業務發展。”
此次協鑫能科宣布與中金資本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設立一支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產業基金——中金協鑫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在資本層面給協鑫能科加了一把火。
據悉,該基金由協鑫能科出資約51%,中金資本方面出資約20%,基金首期規模約40億元,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饘⒂芍薪鹳Y本基金管理團隊負責管理。
中金資本副總經理屠繼賢介紹,碳中和基金將對移動能夠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項目和充換電平臺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圍繞移動能源生態進行股權投資,主要投向充換電網絡、網約車出行平臺、智能車輛管理平臺、電池資產管理、電池梯次利用等移動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
此外,基金設立后,中金資本旗下基金擬以戰略投資者身份進一步參加協鑫能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其他更深層次的資本合作。
協鑫的視線已經投向更廣闊的遠處。協鑫能科總經理費智介紹,“未來,我們將與吉利、蔚來、北汽等頭部車輛制造商一起擴大市場;將助力曹操、滴滴等出行平臺服務商提升運營效率、加快電動化轉型,增強司機體驗感,將助力電池、發電、電網、油氣等企業開拓新的市場。我們還將與阿里、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共同探索能源數字化在5G與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
這些都是近年來處于風口浪尖的行業,雖然相關方面目前還沒有披露具體合作情況,但想象空間很大。
曹操出行董事長劉金良也公開表示,在能源供給方面,注意到了協鑫集團未來的戰略轉型,“我們和協鑫集團通過多輪溝通,達成了未來的合作方案。”
早在2016年,協鑫集團就提前布局移動能源、智慧交通領域,按照“固定能源與移動能源比翼齊飛、優勢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思路進行戰略轉型,構筑包括電力供給、場站資源渠道、電池資產銀行在內的電動汽車生態創新應用場景。經過多年醞釀,這次協鑫能科宣布戰略轉型,發出了要大干一場的明確信號。
費智稱,協鑫能科董事長朱鈺峰親自掛帥全力推動,還從業內引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建立了全新的體制機制。
(協鑫能科董事長 朱鈺峰)
未來五年,協鑫能科將從以出租車、網約車為代表的乘用車和重卡換電業務切入,圍繞動力電池與儲能應用,重點布局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五大區域,聚焦換電站一體化解決方案、換電站運營及能源服務以及電池梯次利用等三大核心業務領域。
“這次協鑫從網約車開始,因為網約車最大的好處是共享車,”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對此的解釋是,“如果協鑫一開始就向全社會布局用電換電場景,財力是做不到的,資產也是非常重,作為民營企業,要知道我是誰。”
朱共山也強調,“協鑫不會進入到汽車制造行業,永遠不會”。他坦言:“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要清楚。”
“100億的基金,我們去干什么?主要成立一個電池銀行,電池資產公司是由它去買電池,將來它是一個電池銀行。”朱共山認為,能源企業要往下延伸,“但我們的主營并沒發生變化。”
“整個協鑫仍然圍繞著能源,一個是能源為主線,第二個以硅為主線”,朱共山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