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啟動儀式湖北分會場上,緊盯著大屏幕的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曾慶祝心潮澎湃:10年試點,4年籌建,湖北等來了里程碑式的一天!

全國碳市場一開市,便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首批納入2162家發電行業企業,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超過45億噸。未來,該市場還將覆蓋石化、化工、鋼鐵等8個行業。
當日15時,市場收盤,日成交量410.40萬噸,成交額逾2.1億元,收盤價51.23元/噸。中國石油、華能集團、華電集團等企業參與了首日交易。
曾參與湖北碳市場設計的武漢大學教授齊紹洲說,這是我國兌現“中國承諾”,加速碳達峰、碳中和的最新行動。
2020年9月,我國向世界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商品的碳交易,是全球公認能有效推動企業減排的市場化交易手段——有效減排的企業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配額,超標排放的企業則需購買配額。
引人注目的是,全國碳市場打上了濃濃的“湖北印記”——湖北牽頭建立該市場兩大系統之一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設在上海)。
該系統承擔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業務,如同碳資產的“銀行”和“倉庫”,湖北因此成為全國碳資產的大數據中樞。該系統落戶湖北,意味著湖北有了首個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國性要素平臺。
“這是湖北敢為人先,十年磨一劍‘磨’出來的!”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劉漢武介紹,2010年湖北提出“打造全國碳金融中心”,次年,湖北與北京、上海等6省市一起,入列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014年4月,湖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7年來,湖北建立了成熟的市場體系,累計交易量達3.57億噸,占全國總交易量的49.6%,交易額達83.75億元,占全國總交易額的54.8%,參與企業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萬噸,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湖北經驗”。
據悉,在2017年國家組織的權威評審中,湖北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均得分第一。按照只能承建其中一個系統的要求,湖北選擇了牽頭承建金融和產業資本更為聚集的注冊登記系統。
“過去我們說,湖北碳市場成,則全國碳市場成。今天我想說,中國碳市場成,則‘一帶一路’碳市場成,天下碳市場成。”在當日的分會場上,美國環保協會全球副總裁張建宇的話語引來一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