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超10GW光伏電站開發受限 美國擴大光伏關稅制裁拖累自身能源轉型

      核心提示:超10GW光伏電站開發受限 美國擴大光伏關稅制裁拖累自身能源轉型
         近年來,美國貿易保護傾向日益嚴重,在光伏領域更是頻頻借關稅等手段打擊海外光伏企業。然而,制造貿易壁壘不僅沒有成為美國光伏產業的保護傘,反而拖累該國自身的能源轉型。
        
        據行業媒體《光伏雜志》報道,美國光伏制造商AuxinSolar和Suniva兩家公司日前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請愿書,要求將針對進口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征收的“201關稅”延長4年,至2026年2月。消息一出,即引發行業熱議。美國光伏行業協會SEIA一針見血地指出,高關稅政策不能促使美國本土光伏制造商升級,以適應全球市場競爭,過度且不恰當的保護措施反而會引起負面效果。
        
        實施范圍、種類不斷擴大
        
        美國對光伏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由來已久。2011年,美國首先對原產于中國的電池片、組件開展了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隨即要求中國光伏制造商對出口美國的電池片、組件繳納稅率為18.32%-249.96%的傾銷稅,以及14.78%-15.97%的補貼稅。
        
        此后,美國一再加大對進口光伏產品的打壓。2014年,美國對除2011年“雙反”調查涉及產品以外的其他電池片、組件開展“雙反”調查,并將調查范圍從中國擴大至其他國家和地區,最終為這些進口產品設定了26.71%-151.98%的傾銷稅和27.64%-49.21%的補貼稅。
        
        2018年,美國“變本加厲”,由美國光伏制造商SolarWorld、Sunvia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從當年2月開始,對所有進口光伏電池片和組件征收為期4年的“201關稅”,首年稅率為30%,并且是在原有的“雙反”稅率上疊加。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的201調查豁免了對雙面組件(雙面組件是目前光伏高端市場的主流選擇,由于可以實現雙面發電而備受歡迎——編者注)征收關稅,但2020年9月,美國不僅取消了對雙面組件的關稅減免,還將2021年光伏進口組件的關稅稅率從原來的15%提升至18%。
        
        如今,“201關稅”即將到期,AuxinSolar和Sunvia公司又再次向美國貿易委員會申訴,要求將這一政策延期4年。在最新提交的請愿書中,AuxinSolar、Sunvia竟大言不慚地稱:“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公司沒有完成改革計劃,同時,為了加強本土光伏產業鏈建設,需要延長‘201關稅’。”
        
        預計今年底前,美國將對是否延長“201關稅”做出決定。
        
        全球化戰略削弱貿易壁壘影響
        
        事實上,美國不斷提高進口光伏產品的關稅,無非意在打壓海外光伏制造廠商,為其本土光伏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但是,在中國光伏企業看來,隨著企業業務的全球化程度加深,美國刻意打壓帶來的影響已經被大大削弱。
        
        多家中國光伏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關稅最高,對世界其他地區出產的產品稅率則相對較低。隨著中國光伏企業不斷“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建廠,已經能夠很好地應對美國日趨嚴苛的關稅政策。
        
        隆基樂葉分布式總經理牛燕燕告訴記者:“在高電價的支撐下,歐美分布式市場需求旺盛,驅動力比較足。但受‘雙反’等政策影響,直接從國內發運至美國的逆變器等產品關稅高得離譜,當地市場也無法接受這一價格。這就要求我們布局全球、海外建廠,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政策。”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2020—2021年海外光伏市場發展報告》,2020年,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的產能仍實現了增長。目前,中國光伏企業海外產能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的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憑借這些國家良好的投資環境、低廉的人工成本、免稅或低稅率出口歐美市場等優勢,成為了一線光伏制造廠商投資建廠的優選地。除此之外,美國、南非等地也正在成為中國光伏企業布局全球產業鏈的熱門地。
        
        市場爭鋒終靠實力說話
        
        一位參與能源政策研究和制定的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其實最早顯現于海外,中國光伏企業原本就是依托境外市場發展起來的。海外建廠可以說是中國光伏企業開展業務的一大特點。如果只從規避國際貿易風險、降低關稅等方面考慮這一行為,有點過于狹隘了。”
        
        在他看來,如今,中國光伏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有目共睹,給全球光伏產業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引人注目。同時,在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選擇在東南亞建廠已成必然。除了政策、成本、環境等優勢外,東南亞地區輻射市場的范圍更大,是光伏產業發展的熱土,有助于推動全球市場的發展。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擁有產能超過5300萬千瓦,其中包括硅片產能450萬千瓦、電池片產能1960萬千瓦、組件產能2300萬千瓦和逆變器產能600萬千瓦,有效支撐了國內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形成了境內與境外發展的共振。
        
        事實上,不管是“雙反”,還是高關稅,不僅沒能阻擋海外光伏企業,特別是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反而導致美國自身的光伏產業一蹶不振。
        
        SEIA副總裁JohnSmirnow坦言,雖然美國設定了“到2030年本土光伏產能達到5000萬千瓦”的目標,但這無法通過簡單和無效的貿易政策來實現。“實施‘201關稅’以來,美國有超過100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未得到開發,減少了約6.2萬個就業崗位。如今,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全世界范圍內,先進的光伏技術正蓬勃發展。如果要實現氣候目標,就必須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而不是通過不必要的懲罰性措施來阻礙產業發展。是時候結束‘201關稅’了。”
        
        與此同時,即使美國不斷擴大征稅范圍和產品種類,也沒能拯救本土光伏制造商。據悉,最早提交“201調查”申請的SolarWorld公司已經破產。
        
        牛燕燕認為,高關稅是過去就存在的問題,預計將來也會存在,甚至成為常態化。“只要中國的產品具備競爭力,即使面對這些制約,市場也會歡迎我們。”
        
        原標題:美國擴大光伏關稅制裁拖累自身能源轉型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