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工程 ? 正文

      一文看懂:如何通過自建、購買調峰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

      核心提示:一文看懂:如何通過自建、購買調峰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的通知》(發改運行〔2021〕1138號)該文件的主要內容包括:

      1、明確“電網企業”與“電源企業”在新能源消納中的責任

      “1138號文”與5月20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21〕25號)一起,明確了未來電網企業、電源企業在新能源消納過程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即電網企業為主,電源企業為輔。

      未來的風電、光伏市場分保障性規模、市場化規模兩類,其中:

      保障性規模:規模主體,由電網企業承擔消納任務

      為各地落實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所必需的新增裝機,采用競爭性配置,由電網企業保障并網;2021年度的保障性規模為90GW。

      市場化規模:由電源企業承擔消納任務

      為超出保障性消納規模仍有意愿并網的項目,企業通過自建、合建共享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獲得,在落實抽水蓄能、儲熱型光熱發電、火電調峰、電化學儲能、可調節負荷等后,由電網給予并網。

      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進步、效率提高,以及系統調峰成本的下降,將電網企業承擔的消納規模和比例有序調減。因此,在未來新能源的年新增裝機中,保障性規模的比例將逐漸降低,而市場化規模的比例將提升。

      2、明確市場化規模的調峰能力配比要求

      根據“1138號文”,市場化規模的調峰資源配比可以通過三種方式獲得,基本是按照15%功率、4小時考慮,鼓勵20%、4小時。如下表所示。

      時間要求:各地在安排發電項目時要做到與新增調峰項目同步建成、同步并網。調峰儲能配建比例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核準(備案)當年標準執行。

      處罰措施:對于發現未按承諾履行建設責任的企業,在計算調峰能力時按照未完成容量的2倍予以扣除;相關企業要限期整改,未按期整改的企業不得參與下年度可再生能源市場化并網。

      對于由電網承擔消納任務的保障性規模,部分省份也要求配一定能比例的儲能。根據各省的競爭性配置文件,大部分省份的保障性規模儲能配置要求為10%功率、2小時,如下表所示。

      對保障性規模和市場化規模對于調峰能力的要求對比,若按照1.5元/Ah的化學儲能成本計算:

      保障性規模的主流要求:10%、2h,折合增加單瓦初始投資約0.3元/W。

      市場化規模的最低要求:15%、4h,折合增加單瓦初始投資約0.9元/W。可以看出,市場化規模的調峰能力配建要求的成本,基本是保障性規模的3倍!在現有化學儲能成本下,首年約增加0.6元/W的初始投資。未考慮將來化學儲能設備更換成本。

      3、明確各類調峰資源的規模確定

      根據“1138號文”,被認可的調峰資源可以分為三類,每類的調峰能力(功率)的認定方式如下表所示。

      4、促進新型儲能發展,核心為促進新能源消納

      正如文件中提到的,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關鍵在于電網接入、調峰和儲能。

      近期出臺了一系列利好儲能的政策,其核心目標,都是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

      5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詳見《重磅:抽水蓄能價格機制明確,助力新能源市場爆發!》),明確:以競爭性方式形成電量電價,將容量電價納入輸配電價回收,同時強化與電力市場建設發展的銜接,逐步推動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市場,著力提升電價形成機制的科學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電價信號作用。

      這一政策,為抽蓄通過市場化手段參與新能源消納的輔助服務做了充分的鋪墊。

      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聯合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裝機規模目標:

      1)預計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

      2)健全“新能源+儲能”項目激勵機制。對于配套建設新型儲能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動態評估其系統價值和技術水平,可在競爭性配置、項目核準(備案)、并網時序、系統調度運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時數、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7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文件要求:

      在保持銷售電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目錄分時電價機制。合理確定峰谷電價價差。上年或當年預計最大系統峰谷差率超過40%的地方,峰谷電價價差原則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則上不低于3:1。

      上述多個政策是一套組合拳,都是圍繞鼓勵儲能發展,以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思路開展。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