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企業 ? 光伏電池組件 ? 正文

      硅料價格一周大漲10%至25萬元/噸 光伏下游或迎“成本保衛戰”

      核心提示:硅料價格一周大漲10%至25萬元/噸 光伏下游或迎“成本保衛戰”
      硅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消息,無疑對下游電池、組件端帶來巨大沖擊。

      本周,國內多晶硅料的價格漲幅終于不再“悶頭”。

      9月29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公布的價格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2.7萬-25.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3.84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10.94%;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2.5萬-24.8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3.58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10.96%。

      事實上,在硅業分會公布價格前夕,業內已經傳出最新一輪的硅料報價最高達26萬元/噸,引起嘩然。雖然硅業分會公布的最高成交價格并非26萬元/噸,但25萬元/噸的成交高價早已創下了近些年來的新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顯示,國內多晶硅主流廠商上一次報價26萬元/噸左右的價格還是在十年前。而硅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消息,無疑對下游電池、組件端帶來更大沖擊,有企業甚至喊出了“成本保衛戰”。

      光伏行業近期波動明顯。

      限電因素刺激漲幅擴大

      此前,外界曾預期硅料價格短期內將維持“箱體震蕩”。但顯然,本周的價格預示著,至少這個“箱體”的上限被拔高了。

      算上本周,自今年8月份以來,國內硅料價格已經實現八連漲。此前,硅料價格因上下游博弈等因素只是維持微漲態勢,然而本周,局勢被打破了。

      隨著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和致密料的周漲幅環比突破10%,硅料價格就此回到了十年前。

      根據Wind數據,2011年10月上旬,國內主流多晶硅廠商的平均出廠含稅價為26萬元/噸。此后一個月內,跌至20萬元/噸。而歷史數據顯示,2010年和2011年是國內多晶硅價格快速下跌的兩年。一方面,隨著生產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國內多晶硅價格具備降價基礎;但另一方面,2011年歐洲債務危機引發國際光伏市場需求下跌,而國內多晶硅產能快速釋放,造成過剩。

      然而,過去十年,我國光伏產業鏈整體生產成本已經大幅下降。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近日表示,“過去十年光伏發電的成本降低了80%-90%,現在成本已經低于傳統的燃煤發電。”

      在此背景下,倘若硅料價格跳回2011年,這無疑是一次“退步”。

      不可否認的是,本周硅料價格的大幅上漲,“闖”入了限電因素。“這一輪漲價集中在原料端,主要是‘能耗雙控’引起的供應不足導致漲價。”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委會副主任呂錦標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云南工業硅減產引發硅粉價格從1.5萬元/噸一路漲到6萬元/噸,大幅度壓縮了多晶硅的利潤空間;同時,部分地區多晶硅企業遭遇限產,產量低于預期。

      “本來四季度,國內多晶硅月產量可以提升至4.3萬噸以上,滿足搶裝用料需求。”呂錦標表示。

      根據硅業分會的統計,截至本周,國內12家多晶硅企業在產,其中2家企業檢修仍在進行中,計劃10月中旬之前恢復正常運行。而9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為4.28萬噸與8月份基本持平。

      但這一產量數據低于預期。硅業分會此前預計,“9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有望創新高,為4.3萬噸至4.4萬噸,進口量預計維持在1萬噸左右,硅料總供應量在5.3萬噸至5.4萬噸,可滿足下游18GW硅片的需求。”

      從目前來看,作為多晶硅料原料的工業硅短期內還將維持供不應求的狀態。據悉,目前大多數硅料企業10月份硅粉量尚未全部落實,而部分工業硅企業因價格暴漲捂盤惜售,加劇硅粉的供應短缺現狀。

      產業鏈四季度“不太平”

      本輪硅料價格跳漲前,硅片價格已經進入上漲通道。9月14日、18日,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先后上調硅片報價,硅片價格行至高位。

      實際上,當硅片企業今年以來持續面臨硅料價格帶來的生產成本上升時,限電因素也于近期開始滲透。據行業機構生意社的調研,“限電因素對硅片生產影響明顯,尤其是對長晶、切片產能的影響要大于下游電池生產,所以硅片供應更顯緊張,價格聯動上漲。”

      而在輔料環節,部分材料也迎來漲價潮。行業機構PV Infolink的數據顯示,本周光伏玻璃3.2mm鍍膜和2.0mm鍍膜的價格成交均價分別為27元/平米、21元/平米,環比上漲3.8%、5.0%。另據生意社監測,本月EVA漲幅近40%。

      電池片方面,大尺寸電池片因上游硅片價格上漲,同時出現漲勢。例如,本周166mm尺寸和182mm尺寸電池片成交均價分別為1.06元/W、1.08元/W,漲幅1%、0.9%。

      不過,電池片廠商將會受到產業鏈的“夾板氣”:硅料、硅片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壓力會迅速傳導至電池片端,但如果電池片企業通過提價繼續向下傳導成本壓力,組件端的接受意愿不強。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了解,限電限產已然波及電池、組件廠商。江蘇某一線組件企業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公司旗下部分工廠暫停部分產能,整個江蘇地區的頭部組件企業因地區管控力度的不同,產能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電池、組件環節因限電出現減產,疊加上游原材料價格處于高位,需求或被“反噬”。

      針對當前原材料價格端的跳漲現象,呂錦標認為,這種局面是短期波動。“9月底前是各地‘能耗雙控’最緊張的階段,四季度會有緩和,至少不會出現‘一刀切’的停產現象。”

      “此外,目前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也存在市場炒作因素。比如,工業硅上周基本處于日均上漲萬元的狀態,這偏離了供求關系,不符合價值規律,短期內應該回歸。”呂錦標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伏行業的進步和優勝劣汰需要這些波動的刺激,“沒有技術和管理、資金實力的企業會在波動時扛不住。”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產業鏈現在“不太平”,“過了十一長假,或許又會是不一樣的局面。”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