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0 日,美國貿易官員宣布,一個由美國國內光伏企業組成的團體要求對從三個南亞國家進口的光伏組件征收關稅,而美國商務部拒絕了這一申請。
這一拒絕是美國太陽能協會的一次勝利,該機構認為,關稅將削弱光伏行業,而該行業對于實現拜登政府推動清潔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至關重要。
8月16日,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向美國商務部(DOC)提交申請,要求對特定生產商生產的、用產自中國的硅片等上游材料在越南、泰國及馬來西亞完成部分或全部組裝并出口美國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分別發起反規避調查。
申請人所稱的理由無非就是上述公司從中國進口硅片等上游部件和材料,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進行簡單加工形成光伏電池及組件出口美國,以此規避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關稅。
而申請人所述的相關企業,天合、阿特斯、中電電氣、博威爾特、協鑫集成、隆基、晶科、晶澳、騰暉、正泰、越南光伏,基本都是公認的中國光伏制造商。
美國2020年度19.286GW全部進口組件中,盡管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以及新加坡的僅占不到5%,卻有超過40%來自越南,將近1/4來自韓國和泰國。來自越南的光伏組件,自然都是中國廠商在越南設立的組件工廠,包括天合、阿特斯、協鑫,甚至是越南光伏。來自泰國的進口組件,也有天合、騰暉、阿特斯等在泰國設立的組件制造工廠。
11月10日-11月11日,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期間發布《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其中提到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兩國將在以下方面展開合作,包括鼓勵整合太陽能、儲能和其他更接近電力使用端的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的分布式發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