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法國科學家E.Becquerel在他父親的實驗室中,緩慢地將兩片鉑金屬電極插入到氯化銀酸性溶液中,自此發現了液體的光伏效應。一扇足以改變未來能源體系的大門就此打開。
1883年,美國科學家在鍺片上鍍上一層硒金屬電極,建立了第一塊光伏電池,即便這塊電池的轉換效率只有1%,卻讓人們第一次發現了可能顛覆燃煤發電的新事物。
1916年,波蘭化學家發現了提純單晶硅的拉晶工藝,推動了半導體制造業的發展;1940年,美國半導體專家制造出了固態二極管的基本結構p-n結,奠定了如今太陽電池的技術基礎;1953年,美國科學家制造出晶體硅太陽電池,每個大約2厘米,轉換效率約為4%。從此,太陽電池開始走向工業領域。
在一次次重大創新中,光伏完成了從“出生”到“幼年”的成長蛻變,但在這個時期,中國是缺位的。此后,光伏逐漸從“幼年”奔向成熟,中國也終于開始在光伏創新中嶄露頭角,并逐漸從追隨者變為引領者,成為了全世界光伏創新的一方高地。
為了實現更加高效同時更低成本,中國光伏行業付出了艱苦卓絕努力。幾十年來,諸多企業前赴后繼,一代代技術“長江后浪推前浪”,不斷的創新、淘汰、升級、再創新。在這段歷史進程中,有很多人不該被忘卻,有很多創新理應寫進教科書。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由天合光能主導(主要完成人:天合光能高紀凡、江蘇大學丁建寧、常州大學袁寧一、江蘇大學程廣貴、蘇州邁為科技周劍、常州捷佳創左國軍)的“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陽能電池表界面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登“國家技術發明獎”名單之中,光伏登上了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至高舞臺,這是中國光伏技術創新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