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光伏產業發展要破除三大困擾

      核心提示:《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指出,202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110GW以上。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指出,2020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110GW以上。截至2016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77.42GW,位居全球第一。雖然光伏行業發展快速,但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行業還存在一些障礙。據了解,他今年提交的關于光伏的提案占據很大比例。對于光伏,南存輝道出了三大困擾。

      地方政策與政策有待一致

      “光伏行業的地方政策與政策不符,導致政策執行不到位。”南存輝告訴記者,低保障發電小時不落實,不僅導致企業虧損,嚴重損害了社會各界對新能源事業發展的信心和積極性,還影響了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

      這份提案涉及的相關數據顯示,發改委、能源局下發文件核定了光伏發電重點地區低保障收購年利用小時數在1300-1500小時之間。但是,目前只有河北、新疆、寧夏等省區出臺了保障性收購小時數,河北低小時數為1400小時,寧夏為900小時,新疆為500小時,甘肅為400小時。只有河北省達到了的要求,其余三省區都沒有達到,而且與《通知》要求的額度相差甚遠。

      據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西北五?。▍^)光伏電站利用小時數1151小時,棄光電量70.42億千瓦時,棄光率19.81%。其中,新疆、甘肅棄光率達32.23%、30.45%。

      他并不諱言,西部地區“棄光限電”現象嚴重,制約我國光伏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南存輝建議:發改委、能源局加強對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執行情況的監管和考核,定期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情況進行專項監管;加快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明確電網企業必須優先、全額收購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地方政府承擔消納配額的義務,制定考核體系與獎懲制度,并通過經濟處罰等相關措施,保障配額制實施到位;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建立合理的調峰補償機制,通過省際間互濟、火電機組深度調峰、自備電廠參與調峰等措施,統籌安排發電計劃,優先保障新能源上網。

      合理界定農光互補用地性質

      另外,南存輝將“農光互補項目用地性質”視為第二大困擾。農光互補項目用地均按照建設用地管理,將大幅增加用地成本,導致此類項目無法盈利,這與光伏電站的發展趨勢及鼓勵支持清潔能源政策不相符合。

      這份提案顯示,根據《關于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的規定,光伏發電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可按原地類認定,用地允許以租賃方式取得。對建設占用農用地的,所有用地均按建設用地管理。然而,中東部省份基本無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地,而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均屬于農用地。

      南存輝表示,國土資源部去年11月發布的《產業用地政策實施工作指引》明確光伏發電站項目使用未利用地布設光伏方陣的,可按原地類認定和管理。但還未明確農、漁、林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可使用的土地性質,各地市、縣國土局因缺少執行依據,不愿出具相關審批文件,對農光、林光互補項目的開展帶來很大困擾。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