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個別項目配儲高達98% 安徽要求新能源高比例配儲引爭議

      核心提示:個別項目配儲高達98%,安徽要求新能源高比例配儲引爭議。
       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發電側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持續提升,“新能源+儲能”成為保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主流選擇。今年以來,多省發布政策,相繼明確新能源發電項目儲能配置要求,整體儲能配置比例區間在5%—30%,備電時長在1—4小時。安徽省近期發布的方案顯示,不論是風電還是光伏的配儲比例均處于高位,且風電配儲比例遠遠高于光伏配儲,其背后原因何在?

      日前,安徽省能源局印發《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方案》。根據《建設方案》公布的風電、光伏項目信息,風電項目合計裝機規模142.6萬千瓦,共配置電化學儲能60.04萬千瓦,光伏項目合計裝機規模達到指457.4萬千瓦,共配置電化學儲能96.15萬千瓦,連續儲能時長1小時。

      具體到單體項目,記者發現,與目前已公布建設要求的大部分省份相比,安徽省此次各發電項目的儲能配比普遍處于高位,個別項目的配儲比例更是高達98%以上,其原因何在?

      競價規則鼓勵高比例配儲

      “儲能的配置不能單看比例,而是要綜合考慮時長和裝機。時長1小時、配儲比例40%和時長2小時、配儲比例20%,無論是在投資金額還是實際運行上,都沒有太大的區別。此前,很多省份都是要求2小時的儲能時長,而此次安徽只要求1小時,所以配儲比例看起來才會高一些。”對于協合亳州譙東二期風電項目裝機容量5.1萬千瓦、配置電化學儲能5萬千瓦的“超高”比例配儲,有知情人透露,這一項目屬擴建的二期項目,“原有一期項目并沒有配儲能裝置,所以現在配備的儲能其實是供兩期項目共同使用的,如果結合一期裝機,這個配儲比例就不會顯得那么不可思議了。”

      雖然“不會顯得那么不可思議”,但有參與安徽省2021年光伏項目投資的企業相關負責人張某告訴記者,公司此前曾在安徽投資過光伏電站,在本次競標前,也對安徽省的光照條件、電網結構、電價水平等進行過綜合分析,“其實,以安徽的實際情況而言,無論是從投資收益還是系統安全運行的角度來說,如果是1小時的儲能時長,我們公司的光伏項目配儲比例在10%左右的水平應該是比較科學合理的。”然而事實上,該公司項目報出的配儲比例都在30%左右。

      既然測算后的結果是10%,為何實際投標中卻報出了30%的比例呢?某中標企業相關負責人梁某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安徽這次設計的競標規則對儲能的傾向非常明顯。儲能配置的相關分數就占到了總得分的50%左右,差不多一半了,如果這一項上不能得滿分,幾乎就無法中標。”此外,據梁某透露,根據競標規則,各參與投標的發電企業自行報出配儲情況,去掉最高和最低數值后,以平均值為基準,如果企業報出的配儲比例在平均值以上即可得滿分,在平均值以下便會扣分。“大家并不知道其他項目報了多少,所以只能盡可能壓縮收益,報高一點,結果就推高了平均水平,也偏離了項目的實際需求。”

      風電配儲比例遠高于光伏

      此外,記者發現,此次安徽省公布的中標項目中,風電項目的配儲比例普遍高于光伏發電。就項目自身特性而言,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表示,對于儲能配比的需求,光伏與風電并無明確差異。“就資源特性而言,可能‘光伏+電化學儲能’的搭配會更實用,風電反而更適合配置一些小型抽蓄電站作為儲能裝置。”

      某中標企業相關負責人辛某表示,安徽省鼓勵電化學儲能發展的政策導向已經非常明確。“在這樣的前提下,一方面,風電項目在全生命周期的損益要小于光伏,同樣的投資金額,風電的收益率可能更高,所以風電項目能夠接受的儲能配比也就比光伏項目要高。另一方面,由于今年以來,光伏產業的整個供應鏈都出現了明顯漲價,這也從客觀上壓縮了光伏投資企業的配儲空間。”

      開發企業要多方權衡,那么,如此配儲到底經濟性如何?投資收益又能否保障呢?

      辛某坦言,公司內部對于所有項目投資收益的基本要求是7%左右,“我們現在只能說是勉強維持”。張某則指出,配置30%左右的儲能裝置,整體投資成本要增加15%左右,“但就收益而言,還要看后期儲能的調度情況,現在沒有相對穩定的預測”。

      嚴防投資“爛尾”

      在“勉強維持”“缺乏穩定預期”的情況下,企業承諾的高比例配儲能夠保質保量如期建設嗎?

      “如果企業本著‘先拿到項目,后續怎么建再說’的心態去投標,一旦中標后發現配比過高,投資困難,很容易出現‘爛尾’。”李瓊慧表示,要嚴防此類情況的發生,確保新能源配儲的健康發展。

      對此,《建設方案》強調,各投資企業要切實加快風電光伏項目的建設進度,除并網消納受限的原因外,光伏電站項目應于2022年底前首次并網,2023年6月底前全容量并網;風電項目應于2023年底前首次并網,2024年6月底前全容量并網。項目配置的電化學儲能電站應在驗收合格后與發電項目同步投運。對于提前并網的項目,在下一年度并網的規模競爭配置中,對投資企業和所在縣(市、區)進行加分。對除消納受限原因外,未能按時首次并網或全容量并網的項目,視情給予在并網規模競爭配置中扣減分值、取消投資企業參與資格,以及收回并網規模等懲戒。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