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促進光伏發電與城市建筑、基礎設施等要素融合發展,鼓勵新建建筑同步安裝光伏發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政府投資項目優先采用光伏發電滿足部分用能需求。支持利用工業園區、學校、醫院、商場、寫字樓等公共建筑,以及機場、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設施,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鼓勵居民在自有產權住宅屋頂建設戶用分布式光伏。推進整區(鎮)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集中式光伏:按照“優先存量、優化增量”的原則,結合土地、電網等資源條件,有效利用坑塘水面、農業設施,推進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復合型光伏項目建設;盤活荒山荒地、鹽場、沿海灘涂等資源,開展鹽光互補、水面光伏等項目建設,推動濱海新區“鹽光互補”百萬千瓦級基地建設。拓展“光伏+”綜合應用領域,探索“光伏+制氫”、“光伏+曬鹽”、“光伏+旅游”等綜合應用模式。充分發揮風、光資源互補優勢,鼓勵已投產風電場建設風光互補光伏電站。
天津市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
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12
本規劃依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天津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是天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發展基礎
?。ㄒ唬┵Y源條件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天津氣候溫和,地質穩定,自然災害少發,電網建設較為完善,具備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條件。
1.風能資源
天津位于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Ⅳ類風資源區,年均風速2~4米/秒。冬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多偏南風。天津多年平均風速從沿海向北部山區遞減,且沿海地區隨高度增加風速增加較快。70米高度,海岸附近地區風速達到6.0~6.5米/秒,零星地區可達6.5~7.0米/秒。100米高度,海岸附近地區風速達到6.5~7.0米/秒。
2.太陽能資源
天津日照條件較為充足,年日照時數2500~2900小時,屬太陽能資源豐富帶,Ⅱ類光資源區。從天津多年平均太陽能總輻射量的空間分布可以看出,天津年太陽能總輻射量主要表現為由北向南逐漸遞減的趨勢,西部地區略小于東部地區。氣象數據分析顯示,天津地區年均太陽能總輻射量約5256兆焦/平方米,具備較好的光伏發電開發條件。
3.生物質能資源
天津農作物秸稈以玉米、小麥、水稻、棉花秸稈為主,另有少量高粱、大豆等作物秸稈,每年產出總量約250萬噸,可利用量約220萬噸。目前,天津生活垃圾日產量約1.5萬噸,全年產量超過500萬噸。
?。ǘ┌l展成效
“十三五”以來,天津立足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重點加大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和地熱能,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截至2020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規模達到282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227.8萬千瓦。其中,風電84.5萬千瓦,太陽能發電163.6萬千瓦,生物質發電33.4萬千瓦,水電0.5萬千瓦。可再生能源消費量折合標煤625萬噸,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7.7%。
1.風電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產大神堂風電工程,沙井子風電一期、二期、三期工程,薊運河口風電工程,大神堂風電場完善工程,大港馬棚口風電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漢沽灑金坨風電工程,濱海新區捷地減河風電工程,濱海新區小王莊風電一期、二期工程,濱海新區南港海上風電工程等風電項目,總裝機84.5萬千瓦。
2.太陽能發電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產濱海新區黃港片區174兆瓦地面光伏、寧河區大月河村8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寧河區潘莊鎮2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西青區精武鎮20兆瓦農業大棚光伏等項目,總裝機163.6萬千瓦。
3.生物質發電
垃圾發電。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產雙港垃圾焚燒發電廠、青光垃圾綜合處理廠、濱海新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大港垃圾焚燒發電廠、雙口垃圾填埋氣發電廠、薊縣垃圾發電廠、貫莊垃圾焚燒發電廠、寧河垃圾焚燒發電廠等垃圾發電項目,總裝機29.6萬千瓦。
秸稈發電。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投產秸稈發電廠1座,為寧河秸稈焚燒發電廠,裝機3.8萬千瓦。
4.水電
天津有小型水電站1座,為于橋水庫水電站,裝機0.5萬千瓦,2020年發電量993萬千瓦時。
5.地熱能
截至2020年底,全市登記在冊的地熱開采井343眼,年開采量4372萬立方米,供熱面積約3422萬平方米;淺層地熱開發利用工程279個,供熱面積約835萬平方米。

二、面臨形勢和存在問題
?。ㄒ唬┟媾R形勢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成本持續降低,清潔替代作用日益顯著。“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步入平價上網時代,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深入實施,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1.平價上網機制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指明新的方向
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規?;l展和技術快速進步,可再生能源已具備與燃煤標桿上網電價平價的條件。“十四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將進入全面平價上網時代,傳統能源在環保、技術、價格等多方面優勢下降,伴隨政策完善、技術更迭,可再生能源市場接納程度越來越高,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2.清潔低碳轉型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把發展清潔能源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強調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愿景,這是我國在《巴黎協定》承諾的基礎上,對碳排放達峰時間和長期碳中和問題設立的更高目標。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的總基調已經確立,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
3.消納責任權重為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新的保障
我國自2020年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按年度對省級行政區域下達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各省級行政區域、電網企業、各類市場主體協同承擔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為推動形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引領的長效發展機制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ǘ┐嬖趩栴}
1.自然資源稟賦不足。天津基本不具備大型水電發展條件;風能資源分布不均衡,適合開發區域主要分布在濱海新區沿海地帶,內陸風資源開發經濟性不高。
2.土地資源緊張。天津區域面積有限,相對于周邊資源大省,不具備大規模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用地條件,可再生能源總體開發利用量較小。
3.資源匹配度低??衫玫耐恋刭Y源與電網資源、自然資源匹配度較低。市內六區和環城四區負荷較大、消納條件較好但開發空間有限,遠郊五區和濱海新區土地資源相對寬裕但負荷支撐不足、消納條件較差,實際可開發量與技術可開發量存在差距。
三、發展思路和目標
?。ㄒ唬┲笇枷?/div>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順應能源轉型發展大勢,把加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作為能源發展的主攻方向。結合我市資源稟賦、發展需要和地方特色,以技術進步和發展方式創新為依托,以體制機制完善和產業體系建設為支撐,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全方位、多元化、規?;l展,加快擴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ǘ┗驹瓌t
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根據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規劃、國土、環保、林業等方面政策要求,統籌可再生能源規劃布局,科學確定開發規模和建設時序,確??稍偕茉撮_發利用與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市場主導、政策推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公平競爭、優化配置、強化監管,促進可再生能源規?;⒌统杀?、高質量發展;結合本地實際,不斷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體系,打造規范有序、良性健康的發展環境。
因地制宜、多元開發。結合區域資源稟賦,科學確定可再生能源開發類型和模式,宜風則風、宜光則光。堅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重,支持多種形式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推動形成多元互補、平衡發展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格局。
創新驅動、技術引領。把創新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和先進裝備制造,鼓勵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轉化應用,以技術進步促產業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ㄈ┌l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投產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超過80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30%左右,力爭開發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完成國家下達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指標,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2%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費量折合標煤超過1000萬噸,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超過11%,力爭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

四、重點任務
堅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重,加快本地可再生能源開發,打造濱海“鹽光互補”、寧河“風光互補”等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積極爭取外部綠電,增強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比重。推動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逐步形成風、光、水、地熱、生物質等多元互補,源、網、荷、儲平衡發展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格局。
?。ㄒ唬┖j懖⑴e推進風電開發
在落實電力送出和消納條件的前提下,積極開發陸上風電,穩妥推進海上風電,促進風能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帶動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到2025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200萬千瓦。
1.陸上風電
以濱海新區等區域為重點,積極開發陸上風資源,加快推進大蘇莊、小王莊、東棘坨等一批集中式風電項目建設。支持具備條件的園區、企業依托自有建設用地,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促進風電就近消納利用。創新風電發展方式,結合儲能設施建設,推進規?;L電開發;發揮風能資源分布廣泛和應用靈活的特點,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風電消納,促進風電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2.海上風電
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原則,結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統籌考慮開發強度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穩妥推進海上風電開發。結合海洋功能區劃、沿岸經濟建設及產業布局等,優先發展離岸距離不少于10公里、灘涂寬度超過10公里時海域水深不少于10米的海域,加快推進遠海9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協調突破政策瓶頸,推動防波堤等近海風電開發。支持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等融合開發,探索海上風電制氫,促進海上風電發展。
(二)集散并重加快光伏發電開發
充分挖掘屋頂資源潛力,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統籌土地資源利用、電網消納和生態保護,大力推進集中式光伏發電。到2025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60萬千瓦。
1.分布式光伏
推動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促進光伏發電與城市建筑、基礎設施等要素融合發展,鼓勵新建建筑同步安裝光伏發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政府投資項目優先采用光伏發電滿足部分用能需求。支持利用工業園區、學校、醫院、商場、寫字樓等公共建筑,以及機場、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等交通設施,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鼓勵居民在自有產權住宅屋頂建設戶用分布式光伏。推進整區(鎮)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集中式光伏
按照“優先存量、優化增量”的原則,結合土地、電網等資源條件,有效利用坑塘水面、農業設施,推進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復合型光伏項目建設;盤活荒山荒地、鹽場、沿海灘涂等資源,開展鹽光互補、水面光伏等項目建設,推動濱海新區“鹽光互補”百萬千瓦級基地建設。拓展“光伏+”綜合應用領域,探索“光伏+制氫”、“光伏+曬鹽”、“光伏+旅游”等綜合應用模式。充分發揮風、光資源互補優勢,鼓勵已投產風電場建設風光互補光伏電站。
?。ㄈ┮虻刂埔碎_發生物質能
按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思路,積極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有序推進垃圾焚燒發電,支持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氣、生物液體燃料等多種形式利用。到2025年,全市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達到45萬千瓦。
1.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
鼓勵發展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滿足周邊居民、企業用熱需求,嚴控只發電不供熱項目。支持在寶坻、薊州等農林生物質資源豐富區,統籌燃料收、儲、運,穩定市場供應。
2.垃圾焚燒發電
統籌垃圾焚燒發電布局,提高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加快先進污染處理技術應用和推廣,不斷提高垃圾焚燒發電環保水平。
3.其他利用形式
鼓勵其他多種形式的生物質能綜合利用。鼓勵生物燃料乙醇等生物液體燃料應用;支持符合標準的生物天然氣并入城鎮燃氣管網,促進生物天然氣在工業蒸汽、熱力以及居民炊事、采暖等領域應用;支持生活污水處理廠以及造紙、釀酒、印染、皮革等企業結合有機廢物、廢水處理,配套建設沼氣發電工程。
?。ㄋ模┛茖W有序開發地熱能
加大地熱能開發利用研究,鼓勵整裝勘查水熱型地熱資源。鼓勵水熱型地熱能梯級利用,以供熱為主,提高地熱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淺層地熱場地勘查工作,推動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及關鍵技術研究。到2025年,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力爭達到8000萬立方米,供熱面積達到6000萬平方米。
1.水熱型地熱能
開展未查明區域水熱型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工作,增加地熱資源儲備,加強地下4000-6000米深度地熱勘探與開采技術攻關,探尋深部熱儲。有序開發中深層水熱型地熱能,堅持“以灌定采、采灌平衡”,統籌做好資源保護,推廣梯級利用技術,提高利用效率。推動水熱型地熱能供熱納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集中統一開發。
2.淺層地熱能
加快淺層地熱能推廣應用。按照“因地制宜,集約開發,加強監管,注重環保”的原則,鼓勵學校、醫院、賓館、飯店、寫字樓等公共建筑以及新建住宅小區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滿足自身供熱、制冷和熱水需求。
?。ㄎ澹┨岣咄庹{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
加快推動“外電入津”,擴大區域外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規模。推進新建天津北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及天津南擴建工程加快實施,構建天津市“三通道兩落點”特高壓受電格局,拓寬新能源電力供給范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外受電通道能力,最大限度接收可再生能源電量;進一步深化省間能源電力合作,推進山西、內蒙等能源富集省份可再生能源電力入津,提高外受電中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支持企業參與送端新能源基地項目建設,將更多優質新能源電力引入天津。
?。┰鰪婋娋W接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
加快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電網規劃、建設和改造,逐步完善主網架結構,推動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統籌高中壓配電網協調發展,增強各級電網相互支撐能力,提升電網本質安全水平。積極應用自動化、智能化、現代信息通信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增強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接納能力。推動存量可再生能源接網消納,加快寧河區、濱海新區等局部電網消納受限區域配套電網工程建設,支持可再生能源集中送出。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加快煤電機組升級改造,合理建設調峰電源,推動薊州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
?。ㄆ撸┐龠M可再生能源多方式靈活消納
發揮電網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關鍵平臺作用,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和優先調度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拓寬可再生能源消納途徑,基本實現零棄風、棄光。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制氫、制冷、供熱等,支持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實現可再生能源就近轉化利用。結合園區、工業企業用能需求,推廣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局域網等新模式,促進可再生能源靈活消納。加快可再生能源融入城市熱網,擴大地熱、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供熱規模,推動多種形式的綠色電力采暖,實現供熱多能融合發展。
?。ò耍┩晟瓶稍偕茉词袌龌灰讬C制
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加快完善交易規則,破除市場壁壘,形成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充分反映可再生能源環境價值、與傳統電源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鼓勵可再生能源投資企業與電力消納責任主體簽訂多年長期購售電協議,支持具備條件的電力用戶直接參與可再生能源跨?。▍^)交易。結合現貨市場建設,完善可再生能源參與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和分攤機制,促進區域電網調峰能力建設和資源共享。完善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機制,規范交易流程,擴大交易規模。完善綠色電力證書機制,鼓勵平價項目積極開展綠證交易,做好綠證交易與碳交易的銜接,進一步體現可再生能源的生態環境價值。
(九)推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優化升級
發揮大型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大力引進高端項目、技術、人才等戰略資源,重點發展光伏、風電裝備制造等新能源產業,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加強可再生能源監測、預測技術研發應用,提升清潔能源科技創新能力。加快高效太陽能超薄硅單晶片智慧工廠、3GW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基地建設,形成行業優勢產能,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強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制造,強化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工程總承包、運維服務等系統集成的風能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加大可再生能源產品和技術的推廣和示范應用,推動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第三方權威檢驗檢測機構建設,打造可再生能源產業聚集區,不斷壯大產業集群。
?。ㄊ﹦撔驴稍偕茉窗l展方式
推動儲能技術應用,推廣“可再生能源+儲能”模式,新增集中式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應配套建設一定比例儲能設施,力爭儲能裝機規模達到50萬千瓦。推廣智慧能源小鎮技術,推動可再生能源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建設濱海能源互聯網示范區。復制推廣“零碳小屋”模式,建設生態城公屋展示中心零能耗建筑,鼓勵工業企業、園區、房地產開發地塊等引入“零碳小屋”理念,擴大示范效應。大力發展綜合能源系統,加快可再生能源和常規能源智能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支持可再生能源區域微網建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高效供給。
五、保障措施
(一)做好規劃銜接,形成工作合力
加強本規劃與國家可再生能源規劃的縱向銜接,確保目標制定科學合理,任務實施規范有序。加強本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相關領域規劃的橫向銜接,確保規劃具備可操作性。建立主管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的工作機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規劃實施。各區依照本規劃內容,制定所屬區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或將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做好統籌布局。
(二)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政策體系
加大融資、財稅等方面支持力度,落實可再生能源稅收減免等激勵措施,完善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投融資機制,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實施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綠色保險、綠色債券及信貸政策。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金融創新服務試點,鼓勵金融機構、企業等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相關產業發展。
(三)加強監督管理,規范開發秩序
深化“放管服”改革,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營造公平開放、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規范投資開發秩序,研究制定加強可再生能源管理的有關措施,將儲能和調峰能力與新增可再生能源項目掛鉤,通過競爭性配置等方式,優化資源開發,防范隨意圈占資源、圈而不建、無序擴張,保持項目開發的連續性。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實施項目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對于批而不建、進度遲緩等項目及時清理,促進可再生能源有序健康發展。
(四)鼓勵清潔利用,引導綠色消費
多措并舉支持可再生能源消費,提高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和公共機構綠色用能要求,加大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業、服務、活動等消費主體和消費行為的認證力度。倡導綠色能源消費理念,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刊、新媒體等方式,加強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引導終端用戶優先選用清潔能源電力,營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