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動輒上千萬元,“糾纏不休”的光伏產業配套

      核心提示:動輒上千萬元,“糾纏不休”的光伏產業配套。
          全球碳減排的主流趨勢下,作為新能源“尖刀”部隊,光伏電站簽約及開發正呈井噴之勢。
       
        與此同時,隨著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管理權限下放至地方,以資源換產業之風屢禁不止。一面是花樣百出的產業配套,一面則是競爭激烈的優質資源,光伏開發似乎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花式”產業配套
       
        “地方開發光伏的熱情確實很高漲,但額外的諸多要求也讓事情變得不純粹。”在公開會議上,一位項目開發人士吐槽。
       
        事實上,今年以來,產業配套也多次沖上行業熱搜。在寧夏2022年4GW光伏發電項目競爭性配置評分中,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度占據著最高分值30分,其中細分為稅收貢獻、產業貢獻、投資總額、投資進度,滿分分別為5、5、10、10分。目前最終競配結果已出爐,前6個項目的專家評分達到80分以上。
       
        而在青海海西州的新能源項目入庫評分標準中,地方經濟貢獻更是占據著半數以上分值,涵蓋地方政府投資合作、清潔供暖、鄉村振興、社會事業幫扶等。作為獲得項目指標的前置條件,投資企業的選擇可想而知。
       
        然而,相比競爭性配置下的隱藏設置,直截了當的以產業換指標操作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在甘肅某市2021~2022年光伏新增規模指標配置條件中,明確按照引進配套產業項目投資強度進行配置,基礎準入條件為投資強度不低于300萬元/MW,優先配置條件為投資強度達到500萬元/MW,引進配套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后,配套產業項目年產值達到10億元及以上,可繼續參與新能源項目建設。
       
        云南某縣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開發招商更是“獅子大開口”,投資企業須一次性支付屋頂租金及土地租用差價2980萬元以上,且須幫助引入投資不少于5000萬元的太陽能光伏電站涉及的產業鏈項目或產業發展項目至少一個。
       
        不止于此,據悉,在某地光伏項目的洽談中,附加條件多達21項,產業配套、修路、捐款、收購困難企業等等五花八門。
       
        誰的責任?
       
        當然,產業配套絕非新近產物,諸多業內人士談之“反感”,特別是在近兩年愈發惡劣的投資環境下,原材料漲價、土地認定不一且稅費過重、強配儲能等,光伏電站成本增加了20%-25%。
       
        非合理的產業配套也讓一些企業的投資望而卻步。據悉,在去年火熱的整縣資源爭奪戰中,一家民企曾火速洽談了上百個地方,但最終因各式各樣的附加條件,簽訂結果寥寥無幾。也有整縣項目因條件苛刻,從而導致參與投標的企業數量不達標而流標。
       
        “不應該,但似乎也無可奈何。”新能源投資熱下,光伏電站資源正成為部分地方的“搖錢樹”,而養大其胃口的卻正是前赴后繼的光伏投資商。
       
        就地方政府而言,減碳考核下,同時面臨著招商和民生壓力,光伏產業制造成為“香餑餑”。據北極星此前統計,在安徽、山西、河南、甘肅、寧夏等多地“十四五”規劃中,打造光伏制造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成為重要目標。
       
        另一方面,地方優質電站及屋頂資源競爭激烈,“往往,項目洽談之前,政府已經見了不下數十個投資方,提供的條件浪高一浪。”上述項目開發人士表示。
       
        然而,仍需樂觀的是,光伏電站開發非技術成本曲線持續向下?!吨袊夥a業發展路線圖2021年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地面電站初始全投資成本中的非技術成本(不包含融資),較2020年下降了3.2個百分點。
       
        杜絕產業配套前置條件,也不僅僅出現于國家能源局文件中,在地方政府的光伏開發政策中也多次出現。如近日江西能源局延續2021年,在《關于做好2022年光伏、風電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強調不得將配套產業作為風光項目開發建設門檻。但須注意的是,地方不同政府部門的要求或有分歧,省級政策能否有效落實至地方仍待觀察,進一步加強監管勢在必行。
       
        而投資商也通過加投制造業,或與設備企業聯合等方式推進項目開發。華能廣西分公司與中南光電合建組件、逆變器、鋁邊框等光伏發電裝備智能科技產業園,中核匯能攜手英利建設2GW光伏組件項目等。
       
        加強監管、行業自律,無論是落實國家雙碳目標,亦或推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均亟待多方合力構建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