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組件封裝材料可靠的前提下,影響組件發電差異的關鍵因素就是功率衰減指標,它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

一直以來,單晶的高效、高可靠、長期衰減低等優勢已得到認可。但是P型單晶由于硼氧復合體的原因,頭2-3個月會出現光致衰減達到峰值,即初始光衰(LID)現象。盡管在之后的9-10個月內逐漸恢復,首年衰減與多晶組件相似,長期發電量具備優勢,但初始光衰現象并沒有讓單晶發電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根據李文學介紹,此次宣布共享的LIR技術將完美解決P型單晶LID現象,由新南威爾士大學與隆基樂葉合作進行了技術研究和該技術的產業化開發,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此過程中,隆基樂葉持續不斷地組織大量研發資源研究降低組件初始衰減,研究LIR技術在不同特性硅片的表現、量產表現,目前已得出全球領先的單晶低衰減技術解決方案和設備方案。通過對于衰減的控制,幫助光伏電站在系統端累計提高1%左右的發電收益,對于投資收益率影響十分顯著。
經過多年的產業化試驗,LIR低衰減技術已得到各類環境和檢測機構的認可。使用LIR技術的隆基樂葉單晶組件通過了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一整年在CTC(中國建材檢驗認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產品海南實証基地的戶外測試。在全國31家被抽檢光伏企業、32種組件規格型號(包含單、多晶)中衰減最低,名列第一。
李文學向記者表示,單晶的完美晶體結構、高品質已得到各方認可,目前對于單晶的疑慮主要集中初始光衰。可以說,單晶低衰減技術將徹底解決投資者疑慮,將單晶的發電性能帶上更高的高度,給投資者帶來更多收益。
業內認為,隆基股份通過技術攻堅,終于找到了產業化降低單晶初始光衰的有效途徑,找到了提升組件功率與降低初始光衰的完美結合點。為了促進行業發展,隆基愿意向行業公開技術方案,和行業一起成長,幫助全球單晶產品解決初始光衰的問題。隆基正式公開共享也將給光伏行業帶來一股新風氣,通過更開放、更包容的姿態引領全球光伏產業升級,帶動全球光伏行業度電成本下降,更好的幫助光伏行業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
需要一提的是,作為單晶龍頭,隆基股份之所以有向行業共享高技術的勇氣,是因為其去年獲得了遙遙領先于其它企業的業績。
3月11日,隆基股份發布了2016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15.31億元,同比增長93.89%﹔實現淨利潤15.47億元,同比增長197.36%﹔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增長177.42%。
受益于2016年光伏搶裝潮,隆基股份單晶產品產銷兩旺,單晶硅片和單晶組件產銷率分別達到106.71%和97.68%。
華金証券分析師認為,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制造商,單晶硅市場佔有率約25%。單晶產品憑借其更高的發電效率逐步獲市場認可,特別是在分布式發電領域單晶產品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