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大豐收!“光伏+農業”:正在打開的千億市場

      核心提示:一個代表著綠色轉型發展之未來,一個代表著國計民生之根基。

      portant;"> 

      大豐收!“光伏+農業”:正在打開的千億市場

      2023-10-16 14:18·光伏產業網

      秋收時節,走進山東省平度市明村鎮的南埠安信光伏發電站,只見3000余畝的土地上,百余排深藍色的光伏電板一眼望不到頭,在陽光照射下正源源不斷地產生綠色電能。

      “光伏發電不影響底下的花生生長,今年的花生顆粒很飽滿,平均畝產有200多公斤,又是一個豐收年。”孫興國指著一株株從泥土里拔出的花生說。

      “這里的沙質土壤適合種花生,我們采用高支架和大間距布置光伏陣列,每排光伏電板之間的間距有5米,在電板下種植適宜生長的矮稈作物,下一茬將種植低莖冬小麥。”南埠安信光伏發電站負責人時杰說。

       

      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一地兩產”實現土地高效利用。南埠安信光伏發電站年均發電量1.8億度、收益7100萬元,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4億噸。

      針對光伏建設受場地制約的問題,山東積極探索“農光互補”,在鹽堿灘涂、設施農業等疊加“光伏+”效應,實現光伏發電與農業種植等有機融合。

       

      政策收緊 光伏用地不斷收縮

      隨著全國土地政策的收緊,光伏項目的用地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光伏用地一直是光伏電站投資的主要約束條件之一。一方面光伏電站為提升發電效率,需要更多的土地放置光伏板;另一方面,光伏項目違規占地的現象時有發生,相關政策也多次明確,光伏項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

      “可以使用未利用土地,不得占用農用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是合理布局光伏發電建設項目的最重要原則。但是隨著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攀升,可用于安裝光伏項目的土地越來越少。

      新建、擴建光伏用地項目,一律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基本草原、I級保護林地和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

      2023年3月20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聯合下發了《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用地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光伏方陣用地和配套設施用地實施分類管理,可使用地類的要求不同。

      1)光伏方陣用地

      包括光伏面板、采用直埋電纜敷設方式的集電線路等用地,不改變地表形態的,可按地表地類認定和管理。

      位于光伏方陣內部和四周,直接配套光伏方陣的道路,可按農村道路用地認定和管理。

      光伏方陣用地允許以租賃等方式取得,用地單位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國有土地權利主體、當地鄉鎮政府簽訂用地與補償協議,報當地縣級自然資源和林草主管部門備案。

      涉及農業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占用其他農用地的,應根據實際合理控制,節約集約用地,盡量避免對生態和農業生產造成影響。

      涉及林地:須采用林光互補模式,可使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區域的灌木林地以及其他區域覆蓋度低于50%的灌木林地。

      涉及草地:除基本草原外草原的,地方林草主管部門應科學評估本地區草原資源與生態狀況,合理確定項目的適建區域、建設模式與建設要求。鼓勵采用“草光互補”模式。

      2)配套設施用地

      包含變電站及運行管理中心、集電線路、場內外道路等配套設施用地,按建設用地認定和管理,

      依法依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其中,涉及占用耕地的,按規定落實占補平衡。符合光伏用地標準,位于方陣內部和四周,直接配套光伏方陣的道路,可按農村道路用地管理,涉及占用耕地的,按規定落實進出平衡。其他道路按建設用地管理。

       

      “光伏+農業”:千億市場的未來

      在不改變土地的使用性質且不占用土地的情況下,“光伏+農業”模式不僅能夠節約土地資源,而且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配套農業,讓農民多份收入。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將在土地改革、農業規?;洜I、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帶來極大的投資機會。在此背景下,光伏農業項目受到重點關注。

       

      從“光伏+農業”的全場景意義來說,廣義理解為: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等,但狹義的解釋只是“光伏種植業”。

      光伏農業的理念正是為了實現一地多用,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將農業經營設施(或單元)的基礎上科學設計、合理嫁接光伏的經營模式,利用光伏發電與農業種植相結合的模式,將太陽能輻射分為植物需要的光能和用于太陽能發電的光能,既貢獻大量的清潔能源,又助力農業高效產出。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板上發電,板下種植。

       

      農光互補項目可利用一般農田,在不改變土地利用性質、不影響農作物生長的前提下,實現光伏電站的建設。光伏農業依托觀賞苗、有機農產品等的觀賞和采摘,來開發一些集觀光、休閑和體驗一體的旅游資源,形成觀光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從短期看,光伏農業不光能種蔬菜種糧食,還能發電,在滿足自身用電的同時將富余電力輸送到國家電網,也是解決目前光伏產業困境的有效措施。

      從長期看,相比于一般大型地面項目要求的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的條件限制,光伏農業更有發揮的優勢,因此在廣袤的農村地區,光伏+農業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目前我國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總面積已超過200萬公頃,居世界第一,已得到利用的光伏農業大棚項目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江西等傳統農業大省和光伏產業大省,未來光伏農業大棚若能在全國大面積、大范圍推廣,將會是一個千億級別規模的大市場!

      一個代表著綠色轉型發展之未來,一個代表著國計民生之根基。光伏使最傳統的農業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在當下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浪潮下,光伏農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政策發力 “光伏+農業”優先考慮

      推動光伏產業與鄉村振興的進一步融合,政策發力是關鍵。光伏參與鄉村振興,一直都備受政策關注,早在2018年,國家發布的《鄉村振興戰略(2018-2022年)》就將光伏視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21月,國家能源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啟動“千鄉萬村沐光”行動,鼓勵通過試點確定過網費標準,建立商業模式,實現分布式市場化交易,之后又啟動整縣推進分布式光伏試點。與此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山東、江蘇、山西等9省已將光伏寫入了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中。

      2022年6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中提出,創新“光伏+”模式,推進光伏發電多元布局。

      2022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關于開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活動的通知》,“光伏+農業”,優先考慮。


      640 (1)
      640 (1)
       

       

      隨著政策的不斷發力,光伏與農業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通過完善新的政策體系,將農業裝備和新能源真正結合起來,為新時代的“三農”發展保駕護航。光伏農業將成為農業和光伏兩大產業振興的加速器,繼而達到升級產業、改變產業、裂變產業的目的。

       

      “光伏+農業”模式案例

      “光伏+農業”涵蓋了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鄉村旅游觀光等諸多領域,形成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多元互補模式,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業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提高土地的單位產出,增加農戶收益,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增加生態和社會收益。

      光伏+茶葉

      地點:蒙山縣新圩鎮屯巴山

      發展模式:把光伏組件以最佳傾斜角,以充分保障茶葉自然生長的光照時長,上面發電,下面種茶。

      概況:今年六月,蒙山縣新圩林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首批并網成功后,為更好地把空閑土地利用起來,在經過考察后,決定采取“上面發電,下面種茶的光伏+農業”的模式,一地兩用,陽光共享。

       

      目前整個項目種植面積約1100畝,通過“茶光互補”的方式,將農業生產和光伏發電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達到農業種植收益和能源發電效益的雙贏發展。

      光伏+菌菇

      地點:河北省平泉縣

      生產原理:根據光伏發電要陽光、食用菌生長要遮光的原理,將光伏電站和食用菌種植大棚組合,在不改變和不破壞土質的情況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實現發電和收菇的綜合疊加效益。

      發展模式:采用產業大戶帶動、貧困戶入股、分散經營、自主管理、統一技術銷售的扶貧園區模式。

      概況:河北省平泉縣是全國有名的“食用菌之鄉”,在大力發展食用菌的同時,積極探索光伏產業與食用菌種植的結合,實現“一地兩用”。

       

      平泉縣的設施農業光伏發電項目位于黃土梁子鎮,2015年,在黃土梁子鎮梁后村建設成30兆瓦的設施農業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占地1236畝,一期已建設施發菌棚40個、生產棚140個,發展香菇150萬袋,吸納70戶貧困戶入駐,解決200余人就業。

      光伏+藥材

      地點:貴州省安龍縣安龍光伏農業生態產業園

      發展模式:采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等形式

      主要品種:靈芝、蟲草花、重樓和白芨等11個品種

      概況:安龍光伏農業生態產業園由貴州大秦光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示范園總規劃面積5000畝,分為三期建設,產業園以“新能源、新農村、新農業、新旅游、新生活”為理念進行規劃設計。

       

      通過利用光伏能源,對大棚進行控光、恒溫、保濕,為中藥材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園區以中藥材種植基地為載體,創新發展模式,推進光伏與特色中藥材種植融合發展。

      光伏+農業旅游

      地點:海南??诠鹆盅鬅釒мr業公園光伏項目

      發展模式:光伏農業BIPV發電項目,集發電、農業、旅游觀光、室內娛樂為一體的高效綜合體。

      概況:桂林洋熱帶農業公園光伏農業BIPV發電項目使太陽能組件與農業大棚結構完美融合,使項目成為集發電、農業、旅游觀光、室內娛樂為一體的高效綜合體。

       

      室內占地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巨型大棚分成四大主題分區,游客在此可享受吃喝玩樂的“一條龍”服務。使用了嘉盛光電的光伏建材:光伏建材安裝容量3850kW,裝機面積23453㎡。

       

      光伏+漁業

      地點:湖北賽維鄂州農業光伏科技示范園

      生產模式:利用魚塘睡眠或灘涂濕地,支上光伏組件進行發電,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模式,既充分利用空間、節約土地資源,又能利用光伏電站調節養殖環境。

      養殖品種:集中于喜陰的名特優養殖品種,如沙塘鱧、河蟹、黃顙等喜陰魚類。

      概況:在鄂州市汀祖鎮汀祖村結合水產養殖業建設20MWp的光伏發電系統,形成一個光伏產業帶動水產業及相關產業發展的示范園區和多功能光伏農業產業基地。

       

      該項目年平均可為電網提供電能約1783kWh,大大減少了煤的消耗,大氣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項目建成后,原有小池塘養殖方式變為大池塘規?;B殖方式,光伏項目給漁業帶來收益約90萬元。

      光伏+農業生態旅游

      地點: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光伏農業產業園

      發展方式:設有茶葉、食用菌、苗木花卉、盆栽蔬菜、特菜等種植區域,同時進行發電、種植、旅游,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概況:精武鎮光伏發電農業科技園項目共建設222個科技大棚,在棚頂架設不同透光率的太陽能電池板,保證太陽能光伏發電和整個溫室大棚農作物的采光需求,是光伏新能源、現代農業及生態旅游相結合的新興特色園區。

       

      光伏農業大棚可種植有機農產品、名貴苗木等各類高附加值作物,還能實現反季節種植、精品種植。項目實現年產值約1.16億元,稅收400萬元。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