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硅片黑馬殺入組件賽道!產能過剩還繼續擴產?

      核心提示:10月簽約擴產超千億, 一體化布局成為趨勢

      10月26日,高景太陽能通過官網宣布,10月25日上午,高景太陽能廣州基地首塊高效光伏組件正式下線。

      據了解,項目為光伏組件研發生產一體化基地,占地400余畝,計劃總投資109億元。廣州基地主要生產基于TOPCon技術路線的182、210大尺寸版型高效組件產品,為當前較為先進的組件產品,產品具有低衰減、溫度系數低、高雙面率等優勢,這些優勢最大化地提高了發電效率、進而降低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

      此前,高景太陽能一直以“專業化光伏硅片企業”的形象示人,甚少提及其他環節布局,為何會突然下線組件產品,且表示要加快推進公司產業垂直一體化進程?

      光伏產業鏈入過剩階段,盈利下滑、股價暴跌

      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快速爆發,在不斷刷新行業發展速度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資金“瘋狂”涌入行業。至2023年底,光伏制造端的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個環節產能均超過900GW,而長江證券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3年和2024年全球組件需求預測分別為525GW和645GW,行業進入過剩階段。

      近三個月來,光伏指數暴跌28.75%,同期滬深300跌幅8.71%,光伏指數下跌幅度顯著高于滬深300,其中頭部公司隆基綠能跌幅14.72%、晶澳科技跌幅31.81%、通威股份跌幅19.48%。光伏組件價格跌破成本價,光伏產業鏈價格都下滑,價格下降幅度超預期。

      圖:光伏指數情況 來源:Wind

      今年以來,A股光伏指數已經下跌34.07%,很多光伏頭部公司股價更是接近腰斬。但光伏行業的增速并未放緩,隨著硅料供給改善,產業鏈價格的下降對下游裝機需求起到強刺激作用。2023年1-9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128.94GW,同比增長145%,行業景氣度持續上行。得益于歐美光伏裝機需求的大幅增長,我國組件出口總量也創下新高,2023年1-8月組件出口137.9GW,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6.8%。

      (截至2023年10月25日收盤數據)

      市盈率來看,光伏公司的市盈率水平明顯低于其他行業板塊,存在嚴重低估。究其原因,行業產值的表現或許正是二級市場的擔憂所在。以光伏電池為例,同樣的9月份,去年產值是389億,今年只有357億,產量飆升的同時、產值卻是下滑的,這也代表行業進入了階段性周期低谷。

      產能過剩、價格戰、貿易保護、融資受限……在目前來看,都是行業難以逾越的“大山”。但是光伏全產業鏈的擴產仍在繼續。

      10月簽約擴產超千億, 一體化布局成為趨勢

      在產能釋放方面,10月全產業鏈累計約15個項目投產,近75GW的產能。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雖頭部企業仍在擴產,新玩家仍在不斷入局,但眾參與者的腳步明顯放緩,開始持更明顯的觀望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10月簽約、擬建的光伏項目有14個。其中,TCL中環懸而不決的138億擴35GW硅片、25GW TOPCon電池項目,上海東漸數能25GW高效電池及組件項目投資145.8億元,總投資400億的江蘇新霖飛20GW電池+20GW組件+40GW切片項目,以及總投資254億元的濱海能源子公司旭陽新能源和旭陽硅料的12萬噸多晶硅+40GW硅片+10GW電池+5GW組件項目,僅4個項目投資額就達到937.8億元。從披露的投資額來看,擬投項目總投資額已超千億。

      光伏行業,從產業鏈看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這四個重要環節,光伏行業的發展,從終端看要考慮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回報率高,提高裝機量。如何提高回報率?以上四個重要環節如何降低成本?

      技術變革+產能擴張攤薄成本

      從10月簽約項目來看,半數以上開始朝一體化布局發展。光伏行業是典型的周期行業,而周期的本質是供需的錯配。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各環節現有產能、規劃產能不一樣,投資建設節奏、爬坡達產速度也各不相同,疊加技術研發迭代進展的參差,所以就會產生錯配。

      正如2023年一季度上游硅料價格快速回落期間,組件環節盈利便開始大幅修復,后續隨產業鏈價格下降而回落。進入2023二季度后,上游產業鏈價格進一步下降,硅料、硅片單位盈利隨即繼續降低,而下游電池片、組件環節則盈利保持穩定。

      在這種錯配下,只聚焦在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公司勢必會在波動周期中失去主動權。

      也許有人想問,光伏行業各個環節整體降價,那盈利怎么保證?去年屬于是硅料產能不足,擴建產能還未釋放,導致硅料短期內價格高企,覆蓋硅料業務的企業也同步享有高毛利,但不要小看中國制造企業內卷的決心,硅料價格從44.58降到8.54(跌幅80%)不過一年時間。

      圖:硅料價格 來源:Wind

      往前倒退10年,光伏發展史的底部都具備“技術變革”“產能過剩”“價格戰”“行業融資收緊”等,其中技術變革是最顯著的,比如:

      2011年保利協鑫引領國產多晶硅料技術突破,硅料成本大幅下降;2018年隆基的單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技術發展,硅片生產成本快速下降帶來新一輪發展;2023年是N型電池片替代P型電池片的變革之年,通過電池片提效帶來終端度電成本下降,N型電池技術的引領企業或將成為這一輪光伏競爭中的勝者。

      2017年之前多晶硅片為市場主流,單晶硅雖然轉化效率高,但是較高的生產成本一直是限制其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Perc電池及金剛線切割技術成熟,單晶 硅生產成本迅速下降,而保利協鑫為多晶硅片龍頭,技術路線的誤判為公司帶來重創,與之相對的是單晶硅片廠商隆基一躍成為行業新的龍頭。

      在市占率已經領先的前提下,各個企業持續進步的方向也就是兩方面:戰略布局,及成本壓縮。為了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實現產業鏈最大的利潤截留,頭部光伏企業均采取“一體化”模式,實現向上游或者下游的延伸。而從最新披露的數據來看,也確實是一體化頭部企業最具影響力和優勢。

      “價格戰”“產能過剩”“海外貿易政策不明朗”“融資收緊”,這些標簽都代表光伏行業正在周期底部。但毋庸置疑的是,光伏作為最便宜的能源,未來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確信的是,憑借成本、技術、資金等優勢以及歷次周期中愈戰愈強的經驗加持,中國光伏產業一定能夠打破僵局,成功穿越周期。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