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了解,該報告在國內學界首次定量評估了中國發展風光發電所帶來的能源、環境、經濟和社會4方面的影響,并提出發展風電光伏的八大協同效益,其中一些主要研究方向包括:2015年和2030年我國風光發電分別替代化石能源總數,2015年和2030年我國風光發電的外部環境收益數等。
該報告由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組織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以及卓爾德環境研究(北京)中心等機構,歷時一年共同完成。報告中綜合國內外風電和光伏發展形勢、技術進展、支持政策等資料,提出從基準年份(2015年)到目標年份(2030年)中國宏觀經濟情景以及不同發電方式的成本變動情景。同時,報告基于中國電力系統現狀、低碳減排的國際承諾以及保持電力系統運行成本最低等限制因素,構建了2030年中國電力系統的發展情景,并在該情境下定量、定性地評估中國風光發電所帶來的能源、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
組織者希望能借此報告來統一和加深社會對可再生能源協同效益的認知,尤其是對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展所帶來的能源、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認知,為可再生能源創造更加公平、健康的發展環境,加速中國能源轉型的發生。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成立于1981年,由風電領域相關企業、從業人員以及專家學者組成,致力于我國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