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市場 ? 正文

      請查收!2023年度光伏熱詞TOP10

      核心提示:如果說今年有行業熱詞,一個可能是“過?!保硪粋€應該是“降價”。

      時間是前行者,更是見證者。歲序更迭,萬象更新。與新年一同到來的,有對過往的追憶,更有對未來的憧憬。

      2023年,歷史落筆錦繡華章。站在歲末收官的重大節點,我們更能真切體味時代大潮激蕩下的深度與力量。

      歲末寒冬,年節將至,在12月召開的各類光伏大會上,從業者們都會心照不宣地給出2023年光伏產業的關鍵詞。

      12月15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提到,如果說今年有行業熱詞,一個可能是“過剩”,另一個應該是“降價”。

      無獨有偶,同在12月舉行的中國·浙江(寧海)光伏、儲能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也將“產能過剩”“過渡技術”“功率虛標”“二級市場不看好”作為行業的年終總結。

      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是上述兩位專家共同提到的一個詞。毫無疑問,這也是2023年中國光伏最具話題性的詞匯。

      諸多爭論因它而起——供給端的快速擴產,供需關系轉換,產業鏈價格一路下滑,制造端盈利空間被壓縮。傳遞到資本市場上,光伏公司凈利潤增速放緩,即便業績指標創下歷史紀錄,但估值卻持續縮水。

      自5月上海SNEC以來,隆基李振國、天合高紀凡、晶澳靳保芳、晶科李仙德、協鑫朱共山、通威劉漢元、陽光曹仁賢、阿特斯瞿曉鏵等光伏巨頭掌門人均談及產能過剩相關話題。11月15日,工信部組織召開光伏企業座談會,引導產能合理布局。

      種種跡象表明,行業產能過剩切實存在,不過對于這一名詞具體定義,各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階段性的產能過剩是存在的,但先進產能永遠不會過剩。

      15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光伏行業確實存在一定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風險,但總體屬于行業發展正常范圍。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也認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光伏每隔5年有一個周期,所以不必驚慌,未來一年左右時間行業又能恢復欣欣向榮的局面。”

      價格下跌

      2022年12月21日,硅業分會公布P型M10單晶硅片價格,平均為5.41元/片。如今一年過去,該型號硅片價格下滑64.5%;同一時間,G12單晶硅片的價格為7.25元/片,今天再看價格已被砍去58.34%。

      過去一年,光伏產業鏈價格幾乎全線向下,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價格均幾近“腰斬”。業內人士分析,在光伏產能過剩、組件價格屢屢歷史新低的情況下,生產效率低、產能落后的廠商將無法繼續經營,逐漸被市場所淘汰。

      波動的產業鏈價格何時回歸正常?

      在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表示,時間上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全行業原計劃的大規模產能出現爛尾或擱淺,行業調整時間會短一些。據他判斷,到2023年底,很多地方招商引資的光伏項目將開始爛尾,大批處于投資計劃中的新產能將不得不終止。

      極致內卷

      供需動蕩、技術迭代、競爭顛覆”——這是晶科能源和晶科科技董事長李仙德對2023年光伏市場的精準概括。

      但如果要用一個詞語來描述市場的直觀表現,那無疑是“極致內卷”。自2023年以來,光伏價格波動式下跌,疊加電池技術迭代提速,行業內卷程度前所未有。

      自5月以來,先知先覺的組件廠商不斷壓低招標價格,以此獲得中標機會。直到10月,央國企組件招標價格砸破1元/瓦心理關口,擊穿了廠商的盈虧平衡線。

      這次內卷,就連頭部大廠都猝不及防。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也坦言,在二季度中的策略失誤,就是在友商搶單時,隆基表現沒有這么激進,對今年組件銷售影響較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晶科能源三季報稱,有信心超額完成全年70-75GW的組件出貨目標,若目標實現,其將重回全球第一位置。

      光伏組件廠商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曾公開表示:“光伏行業現在已處于‘史上最強內卷進行時’,所以大家不要去期待明年光伏能有特別高的單瓦盈利能力。”

      并網難

      “能源轉型”大背景下,無論是廠房業主還是普通居民,安裝光伏的意愿都在持續攀升。從2021年至今,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占比持續超過50%,撐起光伏市場的“半壁江山”。

      但隨著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分布式光伏已然成為地方政府的監管重點。年初以來,全國有超過13個省份,下發了近20份紅頭文件,從備案、并網、安裝、配儲等多方面規范分布式市場。

      與此同時,分布式光伏大規模接入導致電網壓力劇增,多地發出電網承載力預警,紅色區域暫停項目備案、并網。這也預示著下一階段,電網承載能力將成為限制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的重要因素。

      分時電價

      今年下半年以來,安徽、河北、浙江、福建、甘肅、青海、遼寧、新疆、寧夏、內蒙古等多地發布文件,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政策;湖北省出臺了“征求工商業分時電價機制有關意見的通知”;云南擬從202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分時電價(居民和農業用電除外);山東省優化了工商業分時電價政策,于2024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

      從市場反饋來看,或調整金融政策、或考慮配置儲能。但不管怎樣,上述政策的出臺都將對工商業分布式光伏投資收益造成一定影響。

      全面配儲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光伏+都離不開儲能?!?ldquo;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自2017年以來,全國就有多個地區將配套儲能作為新建新能源項目的前置條件,但多局限于大型風光項目。進入2023年,儲能在能源市場的“剛需”身份進一步確定,國內關于強制配儲、以配儲換消納的地區數量明顯上升,且配儲要求正發生在工商業、戶用光伏等分布式光伏身上。下半年,河南、河北、湖南等地相繼出臺了征求意見或試行政策,計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分布式光伏配置儲能。

      有消息透露,分布式光伏全面配儲時代即將來臨,相關政策或已在路上。

      技術迭代

      伴隨著行業競爭加劇,進入調整時期的光伏行業,也走到了技術迭代的岔路口。

      當前,光伏行業有兩個最為明確的技術趨勢,一是N型電池技術替代P型電池技術,二是大尺寸產品替代小尺寸產品。特別是在N型替代方面,去年是N型商業化元年,今明兩年是N型產品滲透率提升的關鍵年份,而P型產品勢必逐漸退出。

      今年9月,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表示,BC類電池在未來將逐步取代TOPCON電池,預計在接下來的5-6年內,BC類電池將成為晶硅電池的主流技術。一時之間,N型技術路線紛爭涌起,再掀風浪。

      重心南移

      經過連續三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分布式光伏市場正在經歷一次重大轉變,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裝機量的增加,更顯示出市場重心南移的明顯趨勢。

      從地域市場看,分布式光伏市場重心開始南移。江蘇、浙江、湖南、安徽等南方省份成為主力,其中江蘇省超過山東省成為分布式裝機的第二位,僅次于河南省。在東南沿海地區,商業用電價格顯著高于居民用電價格。盡管該等區域的光照資源欠佳,但工商業用戶龐大的用電需求使得分布式光伏電力成為具有經濟效益的用電選擇。

      隨著南方省份在裝機量上不斷增多,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由重點省份向全面開花的方向邁進,可以說這是一件有利于國家能源結構優化和綠色經濟發展的大事。

      2023年,在各項政策的引領下,分布式光伏產業的發展潛力大大釋放,已經進入由量變轉為質變的關鍵發展時期。

      洗牌加速

      目前,光伏產業正在面對來自經營業績和估值下滑的雙重壓力,也讓曾經蜂擁而來的跨界追光者重新考量這門生意。

      猶記得2022年,至少有80家A股公司,橫跨白酒、地產、家電、玩具,以及乳制品、電子設備等多個領域官宣跨界投資光伏領域。然而今年下半年以來,包括皇氏集團、樂通股份、奧維通信等近十家公司開始放棄或削減其光伏項目投資。

      分析認為,光伏產業的行情在2023年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年初硅料價格急跌,原本深耕光伏行業多年,擁有完整技術及先進制造工藝的老牌玩家都難逃業績承壓的命運,而在這些方面有所欠缺的新玩家,如果不顧行業風險執意入局那么將面臨很大風險。

      高速發展

      再多陰霾都無法掩蓋2023年中國光伏取得的輝煌成就。

      今年1—10月,光伏制造端產值超過1.3萬億元,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70%,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42.56GW,同比增長145%,而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也同比增長了近一半。

      在如此強勁需求的拉動下,中國光伏協會將全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相關預測由305-350GW上調至345-390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由120-140GW上調至160-180GW,而2024年的預期也隨之變得更加樂觀,光伏產業的相關需求不可謂不火熱。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