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企業 ? 正文

      逆變器龍頭暴雷,最大組件廠關停!CEO甩鍋“怪中國”

      核心提示:2024年伊始,當國內廠商還在產能、價格競爭中掙扎,萬里之外的歐洲市場,許多企業早已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光伏行業新一輪洗牌如約而至。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024年伊始,當國內廠商還在產能、價格競爭中掙扎,萬里之外的歐洲市場,許多企業早已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月20日,以色列太陽能逆變器供應商SolarEdge公布了其2023年及第四季度(截至2023年12月31日)財報。報告顯示,2023財年該公司共出貨12.6GWac逆變器和744MWh電池。其中,第四季度的出貨量急劇下降,僅出貨901MWac逆變器和133MWh電池,較第三季度環比下降了76.5%。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出貨量驟降帶著最直接的影響是營收下滑,根據財報,SolarEdge 2023年第四季度的太陽能業務收入僅為2.824億美元,與上一季度的6.769億美元相比,下降了58%;與去年同期的8.37億美元相比,下降了66%。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SolarEdge方面表示,公司業務持續受到疲軟市場環境的影響,渠道的高庫存水平直接導致其2023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放緩,預計庫存將在年底前恢復正常,因此提供保守的2024年第一季度指引,預計將在2024年第四季度恢復正常。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今年1月,SolarEdge剛剛宣布了一項包括裁員900人在內的重大重組計劃,裁員人數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16%,其中約500名被裁員工來自公司的各個生產基地。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據悉,SolarEdge的核心產品銷售端為歐洲市場。在歐洲高庫存的陰霾下,企業被取消了眾多訂單,如此大規模的裁員將會運維費用節省帶來較大幫助。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當地時間2月23日)瑞士光伏組件制造商Meyer Burger(梅耶博格)宣布,因持續虧損,將逐步關閉在德國薩克森州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梅耶博格薩克森州工廠是歐洲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廠,員工約500名)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梅耶博格發布“關廠預告”,推文截圖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上述兩家重量級公司的一系列動作,與去年下半年以來,海外多家光伏制造商的關廠行為如出一轍。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023年8月,歐洲光伏單晶硅“遺孤”Norwegian Crystals宣布破產;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023年9月,挪威硅棒/硅片制造商Norsun宣布暫停其位于挪威奧爾達爾的工廠的生產;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023年10月,總部位于新加坡的太陽能板制造商Maxeon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公司將減少全球勞動力約15%,裁員將在年底前進行;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023年11月初,美國加州清潔能源公司Sunrun發布第三季度財報,Sunrun首席執行官Mary Powell表示,因業績大幅下滑,公司將在上年的員工基數上裁員9%;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11月底,新加坡光伏組件制造商REC集團宣布關閉其位于挪威的兩家多晶硅工廠。談及關廠原因,REC首席執行官Jan Enno Bick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REC已經到了無法在挪威生產高純度硅的地步”。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這又是什么情況?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原來,REC關閉挪威多晶硅工廠的根本原因在于電價過高。查閱全球電價可知,挪威商業用電平均電價為每千瓦時$0.138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0.98元/度。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REC表示,由于電價過高導致多晶硅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當前已經沒有辦法通過生產多晶硅來實現盈利了。與此同時,受全球化貿易的影響,REC生產的多晶硅還需要同生產成本較為低廉的中國多晶硅產品進行競爭。目前,中國頭部硅料企業的成本價格已經可以控制在6萬元/噸左右。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挪威光伏制造商Norsun、新加坡組件制造商REC,還是瑞士組件制造商Meyer Burger(梅耶博格),都在報告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詞——中國!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NorSun將停產、裁員的原因歸結于“價格異常低廉”的中國太陽能組件大量涌入。該企業在一份聲明中稱:美國的進口限制措施導致中國組件改道進入歐洲,從而導致了歐洲的大量庫存增長,庫存中的未裝機容量已超過一年。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Meyer Burger(梅耶博格)則更加荒謬。今年1月,該公司就曾以“關廠裁員”,威脅德國和歐盟政府提供補貼和援助。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梅耶博格CEO明確表示,除非獲得政府支持,否則將于4月關閉在德工廠,并擴大美國生產規模。該公司當時聲稱:“中國產能過剩的急劇增加,以及美印實施的貿易限制,導致2023年歐洲太陽能市場出現嚴重供應過剩和前所未有的扭曲”。

      640 (1)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梅耶博格CEO發表講話,德媒視頻截圖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就在梅耶博格發布“關廠威脅”后不久,德國基民盟副主席榮格(Andreas Jung)便發表講話稱,朔爾茨政府考慮的都是“不利于德國”的決定,正在危機德國東部的就業和能源安全,同時敦促政府不應在未來的能源上完全依賴中國。薩克森州中薩克森地區行政長官紐鮑爾(Dirk Neubauer)隨即附和,稱太陽能行業是“德國對中國日益依賴的一個典型例子”。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英媒《金融時報》便刊登過一篇文章,指出歐盟光伏產業已經面臨破產的結局,文中他們不僅將矛頭直指中國廠商,還摻雜了大量的偏見和指責詞語。文章援引行業組織“歐洲光伏產業協會”的說法稱,現在業內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已經被壓低逾25%,而銷售價格連成本都顧不上;在歐盟庫存大量貶值、訂單無法按原價交付的影響下,生產太陽能電池所需硅錠的挪威晶體公司已經申請破產,還有幾家企業也開始停產或面臨轉行危機。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該協會表示,這背后的原因是“中國盯上了歐洲市場并搶占份額”,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產品中,約四分之三來自中國,擺脫這一依賴已經刻不容緩。同時他們還向歐委會致信并鼓動稱:大量低價的中國進口產品已將一些歐洲制造商推向破產邊緣,歐盟需要采取行動來制衡中國,并采取措施控制中國的價格競爭。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不過,他們在發表觀點時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問題:歐盟早在2012年就對中國執行過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和加征關稅,持續6年后也正是他們主動取消了這些舉措。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業內人士指出,歐洲光伏產業只想給自身的失敗找一個“合適理由”,當前他們的產業危機原因根本不在中方。其中因素之一就是歐盟2012年的這次對華反傾銷加稅政策雖然給歐洲光伏產業創造了一個“溫床”,但失去了長達6年的全球競爭窗口。歐盟直到2018年解除加稅措施時還有不少的歐洲光伏產業使用早已淘汰的生產技術,常年緩慢的技術更新讓其材料領域也落后于全球水平,產品一放到世界上競爭,立刻被扯下遮羞布訂單量銳減。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此前,德國光伏公司CEO迪特爾·紐豪斯已經看出了其中端倪,他認為歐洲過去數十年技術競爭中早已落后于時代,這才是他們無法和中國、美國甚至是印度等一流光伏企業比較的根本因素。“許多研發項目和工廠多年以前便應該投資開發,時至今日歐洲才開始行動,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俄能源領域分析學者同樣提出質疑:“如果只是歐洲所說的中國掌握‘廉價勞動力’的優勢,現在全球比中國勞動力更低的地區比比皆是,他們大可將光伏產業遷移到非洲和東南亞來趕超中國;歐洲只是不愿意承認他們的失敗和落后,將原因都歸咎于中國的‘價格戰’似乎能讓自己更坦然一些。”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