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元/W!N型組件驚現超低價,光伏龍頭也慌了
核心提示:今年4月以來,光伏組件招標價格更是全面進入“0.8時代”。
1.88元/W、1.52元/W、1.35元/W、1.04元/W、0.99元/W、0.80元/W……2023年以來,光伏組件招標報價一路走低,“內卷”加劇。2023年10月18日,在華電集團集采開標中,某廠商P型組件報出0.9933元/W的最低價,光伏組件報價首次跌破1元/W,相較2023年年初1.8元-1.9元/W的行業平均報價接近“腰斬”。今年4月以來,光伏組件招標價格更是全面進入“0.8時代”。數據顯示,從單個項目中標價格來看,P型組件中標均價從1月份0.943元/W降至4月份0.839元/W,降幅約11%;N型組件中標均價從1月份0.901元/W降至4月份0.885元/W,降幅約2.7%。5月26日,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4—2025年光伏組件框架協議采購開標。據了解,此次采購類型為10GW的N型雙面光伏組件,共有25家企業參與投標,投標均價在0.803元/W,最低價為0.76元/W。根據企業報價顯示,此次有10家企業報價低于0.8元/W,其余15家企業報價在0.8元/W-0.834元/W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TOP7組件企業投標報價均高于平均價,其中最低0.808元/W。尤記得今年4月,華電10.5GW組件集采開標,其中集采共有54家企業參與投標,共4個標段,P型最低報價來到0.756元/W,N型最低報價則為0.81元/瓦。而上一次N型低于0.8/W的報價同樣出在4月,大唐集團16GW組件采購,當時N型組件最低報價為0.79元/W,均價為0.818元/W。可見,與近期剛剛定標的GW級N型雙面組件集采價格0.86~0.87元/W相比,本次京能集團集采價格再度下降,競標企業依然競爭激烈。耐人尋味的是,近在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也召開會議,強調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據悉,天合、通威、晶科、隆基、協鑫、阿特斯等企業出席,會議指出,光伏行業是市場化程度非常高的行業,更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目前的行業困境,但也應充分發揮好政府有形手的作用,包括優化光伏制造行業管理政策對行業產能建設的指導作用,提升關鍵技術指標;規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適應光伏技術迭代速度快的特點,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保障國內光伏市場穩定增長,探索通過示范項目支持先進技術應用,轉變低價中標局面等。會議表示,光伏企業和行業也需做好自己,充分認識到自身對于解決目前行業困境的主體責任,杜絕惡性競爭,真正站在行業立場決策行動,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長期主義,合作共贏,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討論結果傳遞到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光伏組件招投標采取‘價低者得’的傳統模式。以前價格高的時候,還會引入第三方機構報價作參考,現在已經‘卷’到不需要參考價。”一位常年參與招投標的光伏企業人士表示,“這種招投標機制下,很容易形成價格越報越低的‘囚徒困境’。比如,如果出現0.9元/W的中標價,市場猜測后續報價可能會更低。”其他領域的招投標機制值得借鑒。2014年5月4日,工信部發布《通信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鼓勵通信工程建設項目使用綜合評估法進行評標,通過對投標方的技術、商務、服務、價格等各項因素進行全面評估,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各項綜合評價標準的投標人作為中標候選人。多位業內人士稱,國內大型光伏電站項目基本上掌握在央國企手上,從合規角度出發,普遍采用公開招投標方式。“如果招標時不采用低報價而采用高報價,會有合規風險。同時,招標流程較長,如果企業中標卻無法交付,往往很難更換中標企業。這被一些不守信用的企業‘鉆空子’。比如,先以極低的價格中標,后續再談附加條件,這進一步惡化了行業生態,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閱讀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