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國家政策的導向始終引領著行業前進的航向。近期,隨著光伏新政的落地實施,光伏發電項目的收益模式與技術方案選擇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與思考,如何實現收益最大化?
新政引領,光伏收益模式變革
在過去,光伏組件價格在項目成本中占比高達50%,同時固定電價政策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收益預期。彼時,屋頂與土地資源相對充裕,光伏電站的設計思路主要聚焦于追求最低LCOE。通過最佳傾角、容配比、使用高效組件來提高發電量,降低成本,從而獲取低LCOE。
發電量 = 裝機容量 x 發電小時數
LCOE = 總成本 / 總發電量
然而,隨著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光伏組件成本在項目成本中占比降至約20%,屋頂、土地資源緊缺,以及新政策下光伏上網電價市場化(中午低電價/負電價)。低LCOE不再代表最大收益,而是需要綜合考慮不同時段的電價差異、成本控制以及資源利用效率,以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新政策下,東西向安裝、高效組件實現最大收益
光伏電站的設計核心在于實現全生命周期收益最大化,而非固守拘泥于傳統的南向安裝。隨著電價市場化及資源條件變化,最優安裝方案需動態匹配電價時段、發電曲線與成本結構。這意味著,組件的朝向選擇應服務于發電收益的時空分布優化,而非盲目跟隨傳統安裝模式。
電站收益 = 高電價 x 高電價時段發電量+ 低電價 x 低電價時段發電量
東西向安裝是指將光伏組件分別朝東、西方向呈波浪形布置,可大大提升組件在早晨(東向面)和傍晚(西向面)的發電量,與午間高峰形成互補。這種特性使發電曲線更貼合早晚高電價時段,減少對午間低電價時段的依賴。

圖1 愛旭N型ABC組件東西向安裝實例
以山東為例,其打破傳統“四季固定四時段”模式,于2023年引入深谷時段制度,將分時電價時段劃分為“尖峰、高峰、平段、低谷、深谷”5個時段,2024年山東5-7月現貨市場實時價格趨勢來看(圖2),光伏大發時段(10:00-15:00)均為深谷或低谷,電價最低。

圖2 2024年5-7月現貨市場實時價格
以山東某地光伏項目舉例,同等容量下,使用相同組件,分別采用朝南向、跟蹤支架、東西向安裝時,一天各時段發電量(圖3)和收益(表1)情況如下。東西向安裝在早晚高電價時發電占比51%,發電收益占比58%,較朝南向和跟蹤支架安裝均是最高,發電收益最多。

圖3 不同朝向下發電曲線
表1 不同朝向下,早、中、晚發電及收益對比

同等土地面積(15000m2)下,使用相同組件,對比朝南、跟蹤支架、東西向安裝時,雖然東西向安裝時度電成本最高,但裝機容量、發電量及收益是最高的(圖4)。

圖4 不同朝向項目收益對比
技術協同,東西向安裝潛力釋放
東西向安裝場景中,屋頂利用率更高。光伏項目的發電主要依賴于組件正面的發電能力。較小的前后排間距在早晨、傍晚發電時還會存在前后排相互遮擋,進一步影響電站的發電量。愛旭N型ABC組件正面效率比TOPCon組件多6%+,這使得它在東西向安裝場景中能夠更好地利用正面光照資源,從而提高整體發電效率。此外,憑借獨特的陰影發電優化功能,N型ABC組件能大幅減少因遮擋造成的發電損失,最大化電站收益。

151kW 荷蘭 綠電港口商業空間工商業電站

700kW 荷蘭 豪滕范德沃爾克酒店工商業電站

450kW 荷蘭 皮納爾克漂浮電站

2.1MW 日本 栃木縣地面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