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記者在朝陽縣大廟鎮大廟村北組馮吉珍家了解到,61歲的預脫貧戶馮吉珍今年穩定脫貧有了著落。因為縣里推出了溫氏養豬“1+3”、光伏發電、土地股份合作社三大產業扶貧模式,她家全年收入預計可達到1.5萬元左右。據介紹,朝陽縣今年預計脫貧的10085人都將在這三大產業扶貧模式中受益。
朝陽縣今年計劃銷號省級貧困村20個、市級貧困村18個、縣級貧困村10個。面對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朝陽縣結合優勢資源,重點推進三大產業扶貧模式,打好產業扶貧組合拳,確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溫氏養豬“1+3”扶貧模式。“1”是指“政府部門”,“3”是指“企業(溫氏集團)、養豬扶貧農場、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以到戶扶貧資金入股,總利潤的60%用于入股貧困戶分紅,30%用于家庭農場生產管理費用,10%用于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全縣14個鄉鎮新建溫氏養豬家庭農場21處,可帶動10080人脫貧。
光伏發電產業扶貧模式。光伏電站建設企業承諾每年為該縣提供60萬元發電利潤,期限20年。目前,已建成3處10MW集中式光伏電站,帶動1348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到2017年底,實現全縣28個鄉鎮光伏電站全覆蓋,可帶動7200人脫貧。
土地股份合作社扶貧模式。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保底二次分紅的方式進行分配,其中40%為土地入股二次分紅,60%為職業經理人團隊傭金。目前,全縣已登記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入社農民1245人,入股土地600余公頃,入股資金1364萬元。預計到2017年底,可帶動4000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