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的數據表明,業內預測的搶裝潮暫時未能在2017年第一季度出現,這意味著當期光伏產業鏈各端需求難以與2016年同期相比。事實上,20多家A股光伏類上市企業(此處指光伏業務占比超過50%)今年一季度的業績水平也整體落后于去年同期。據統計發現,今年前三個月,13家光伏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企業數量占比超過一半。其中,更有6家企業遭遇虧損,這當中不乏一些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全球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制造商隆基股份(601012.SH)憑借超過4億元的凈利潤,成為A股一季度最賺錢的光伏公司。根據該公司一季報顯示,隆基股份前三個月實現營業收入約26.9億元,同比增長約22%;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4億元,同比增長約65%。
業內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單晶組件的現貨價格整體維持在0.46美元/瓦至0.47美元/瓦,其價格雖然同比2016年的跌逾近三成,但由于高效單晶產品需求保持旺盛,且隨著隆基股份產能規模效應的釋放,該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同比進一步提升,業績由此大漲。值得一提的是,截至5月3日收盤,隆基股份股價當日盤中觸及17.43元/股,為2016年以來的新高。當前,隆基股份的總市值已經超過340億元。
國內光伏逆變器龍頭企業陽光電源(300274.SZ)今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3億元,該數據位于A股光伏類上市公司的第二位。但該公司前三個月的總營收卻同比下降,一季報顯示,陽光電源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同比略降9%。
而從增幅來看,太陽能(000591.SZ)、晶盛機電(300316.SZ)、珈偉股份(300317.SZ)以及中來股份(300393.SZ)均同比實現翻倍式增長。根據一季報,上市四家公司今年前三個月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0.7億元、0.6億元、1億元以及0.7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隨著多晶硅的產能持續釋放,單、多晶價差拉大,致使一些以多晶硅片、多晶組件為主營業務的光伏企業在一季度的業績顯著下滑,協鑫集成(002506.SZ)首當其沖。協鑫集成一季報顯示,其今年前三個月實現營業收入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4.8億元、-1.3億元,同比2016年分別下滑15%和223%。
協鑫集成是國內多晶組件龍頭企業,其業績下滑表明整個多晶領域今年一季度面臨著嚴峻的形勢。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多晶組件的現貨價格由0.45美元/瓦跌至0.42美元/瓦,低于單晶組件同期價格每瓦0.05美元。而致使多晶組件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則是,在多晶硅產能擴產的背景下,多晶硅料一季度不斷走低,多晶硅企業迫于競爭壓力主動降價。因此,多晶組件價格也迎來階段性底部。
國內晶硅太陽能電池龍頭企業*ST海潤(600401.SH)以2.8億元的凈利潤虧損數額成為同期A股光伏類上市公司中虧損最嚴重的企業。此外,該公司一季報顯示,其今年前三個月的總營收也大幅縮水至7.6億元,同比2016年減少35%。
此外,*ST海潤、中利集團(002309.SZ)同比2016年的凈利潤跌幅超過20倍以上。一季報顯示,上述兩家公司今年前三個月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去年均下降近2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