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收回成本需要20年左右,現在企業大概5年就可以收回安裝的成本。”李慧武說。
近日,東莞市發改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助標準:工商業類項目為0.1元/千瓦時、居民類項目則為0.3元/千瓦時,二者均將獲得連續補助5年。
一邊是利好政策的推動,一邊是光伏行業技術的不斷升級,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迎來新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以易事特、五星太陽能、南玻光伏等“倍增”企業為代表的東莞新能源企業,正加緊擴充產能,并通過合作方式共同開拓珠三角等地市場。
政策鼓勵迎來市場爆發
位于麻涌鎮的東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內,生產車間一派忙碌景象。作為東莞市“倍增計劃”試點之一,東莞南玻也正在籌劃擴大產能,爭取早日實現規模及效益的“倍增”。
在東莞南??偨浝硗趼暼菘磥恚纹髽I實現“倍增”目標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光伏應用市場的回暖,其中就包括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逐漸鋪開。
東莞市發改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截至目前,東莞全市已備案企業分布式光伏項目31個,容量超過25兆瓦;居民分布式光伏項目500余戶,容量超過5兆瓦。2016年,東莞企業光伏備案項目共90.35兆瓦,居民項目共8.24兆瓦,全年實現建成并網43.43兆瓦,備案、并網數量和容量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分布式光伏即將迎來井噴式發展階段。”東莞市發改局副局長肖必良說。
從國家能源局最近公布的一季度光伏發電信息看,全國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同比下降23%,而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卻增長了151%.同時,地方鼓勵政策也爭相出臺。
今年2月,東莞市出臺補貼政策,對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各類型建筑和構筑物業主,按裝機容量18萬元/兆瓦進行裝機補助,單個項目補助最高不超過144萬元。對分布式光伏發電的補助標準為工商業類項目0.1元/千瓦時、居民類項目則為0.3元/千瓦時。在李慧武看來,東莞提出的這一資金補助力度在全國來看稱得上是“大手筆”。
此前出臺的“十三五”電力規劃中,2020年分布式光伏的目標是60吉瓦以上,而到2015年底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只有6吉瓦,要實現60吉瓦的目標,未來平均每年要實現11吉瓦以上。與之對應的東莞目標是,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要每年新增裝機容量60兆瓦,并力爭實現100兆瓦。
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多年來,分布式光伏特別是用戶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用戶認知欠缺,行業準則也未能完善。廣東五星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廣良說,過去二十多年,五星一直在光伏領域潛心鉆研,積累技術,但苦于沒有較好的市場環境,潛能一直沒有得到充分釋放。
政策的支持帶來的新機遇,讓胡廣良看到了分布式光伏建設的春天。“去年東莞市并網發電的光伏電站共40兆瓦,五星的建造量就超過了總量的50%.”他說,“今年我們制定了在全國建造100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目標。實現了這一目標,今年的倍增計劃就能超額完成。”
企業用戶潛力巨大
作為制造業大市,同時也是能源消費大市的東莞,力推分布式光伏發電有著其邏輯與考慮。肖必良介紹,東莞是化石能源的消費大市,2016年全市能源消費超過2800萬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一直相對很低,而目標是到2020年要提高到20%.
因此,東莞將目光投向分布式光伏發電。肖必良說,分布式光伏發電有著就近發電、就近并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好處,而東莞企業眾多,工業廠房特別是集體屋頂資源豐富,具備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潛力。東莞供電局統計,2016年全年全市分布式光伏項目合計發電3675萬千瓦時,約合標煤14000噸,減少碳排放約1萬噸。
東莞全市已全面摸底各鎮街工業園及大型能耗企業分布等基本情況,同時要求工業園區較密集的鎮街2017—2018年要至少建成容量為1個兆瓦以上規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同時,對新建屋頂面積達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商業和公共建筑,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和舊建筑改造中統籌考慮光伏發電應用,要按照光伏建筑一體化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
走進有余包裝(東莞)有限公司中心控制室,技術人員合閘,各種儀表的指針瞬間指向了設定的區間,顯示一切正常。這一由廣東五星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站近日順利匯入電網。該項目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建設在一號廠房樓面和二號彩鋼瓦屋頂的廠房屋面,共安裝255Wp多晶硅光伏組件12000塊,分成552串安裝,總裝機容量3兆瓦。
五星太陽能市場總監胡鄂生介紹,有余包裝的電站平均年發電量為300萬度,按目前東莞白天的平均電價0.9元計算,一年下來就節約電費270萬元;其次國家還有補助,每度電補貼0.42元,補貼20年;另外,東莞每度電再補貼0.1元,補貼5年。
這樣算下來,前五年就可以節省電費約2130萬元,再加上東莞市政府的一次性補貼,有余包裝分布式光伏的總投資可以在5年的時間里收回。居民用戶則在7—8年內可以收回成本。此外,按照“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原則,剩余的電還可以按每度0.72元上網交易。
今年前4個月,五星太陽能已先后建成并網了松山湖育成中心、東莞職院等10余個光伏電站。此外,還有慕思寢具、生益科技、超盈紡織、惠州迪諾雅家具等項目在建,總裝機容量22.45兆瓦。
李慧武介紹,目前,100平方米的光伏電站市場價格為9萬—10萬元,東莞已有銀行推出對安裝分布式光伏資金提供全額貸款,利息僅為3.8%.目前,東莞90%的居民用戶采用銀行貸款方式安裝。
對于企業用戶,易事特還推出了業主投資和易事特作為投資方投資兩種模式。對于屋頂可用面積大于1.2萬平方米的企業,可以只提供閑置屋頂,由易事特提供資金、技術和設備,企業可以九折優惠從易事特購電,并享受政府18萬元/兆瓦的裝機補助。
東莞市豪順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也曾打算自己投資建太陽能供電系統,“自己投資建設成本太大了,”該公司總經理郝建廣表示,1兆瓦的電站建設成本800萬元左右,建4兆瓦就要超過3000萬元,這對企業的壓力太大了,“我們更傾向于提供屋頂,別人投資,我們用他的綠色能源。”郝建廣說,工廠的用電費用也可以打九折,一年下來企業也省下一筆電費。
莞企抱團開拓市場
作為制造業大市,東莞的光伏產業相對發達。但在2014—2015年前后,受外需市場不景氣以及國內宏觀政策調控的影響,光伏產業整體經歷了寒冬蟄伏期。
經歷了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后,根據易事特董事長何思模的觀察,經過行業的調控,目前光伏行業的產能已經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行業競爭格局也趨于穩定。隨著東莞光伏行業加速淘汰落后產能,行業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東莞有光伏生產型企業10家左右;而生產配電柜、變壓器、控制系統等配套廠家60家左右。預計今年東莞的光伏生產企業的產值有望超過20億元,而與光伏配套的企業產值在40多億元。隨著分布式發電在東莞逐步鋪開,企業也寄望于光伏企業能加大技術革新力度,形成技術優勢,降低光伏應用成本。光伏領域的龍頭企業逐步崛起,易事特生產的逆變器等產值近400億元,五星太陽能去年在平板集熱器產量做到了世界第二……
何思模說,目前來看,經過洗牌后,東莞剩下的光伏企業,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應用層面也有各自的優勢,可以說,現在東莞光伏產業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些企業的合作機會非常多。
“舉個例子,在產業鏈合作上,可以用南玻的光伏組件,用易事特的逆變器和配件,五星太陽能來安裝,產業配套非常完善。”何思模說。
在行業趨于穩定后,東莞的一些龍頭企業謀求抱團合作,在東莞占領市場后,開始開拓珠三角等地。易事特與五星太陽能開展合作,由易事特提供逆變器等核心設備,五星提供其他組件以及開發資源,共同開拓屋頂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
此前,受到技術、基礎設施和體制的限制,光伏并網發電存在很大難度,而不能并網發電則意味著不能產生大規模的效益,這也影響了分布式光伏產業的發展。
5月9日,在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獲審議通過的《關于東莞電網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東莞市分布式光伏接入率要達100%.市發改局對此解讀稱,這意味著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和程序,安裝了光伏電站的企業、個人,可以實現100%并網。
在胡鄂生看來,這樣可以讓業主享有售電權,讓安裝光伏電站的用戶沒有后顧之憂,從根本上解決光伏電站建設與并網可能出現的矛盾,達到擴容增量的目的。“在享有國家和地方政府光伏補貼的同時,不論企業的大型電站或者個人的小型電站,都有了獲得售電收益的保障,為更多更好地接入光伏電站發的電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也將推動東莞光伏市場和產業規模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