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歐盟連撤8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 海外建廠公司據說還撐得住

      核心提示:歐盟委員會近日宣布撤銷了寧波歐達光電、浙江啟鑫新能源科技和山東力諾光伏在內的3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這是繼8月中旬歐盟宣布取消5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后的最新事態進展。
       深受歐盟民眾偏愛的中國光伏制造再次迎來挑戰的時刻,一直在實施密切監控的歐盟又要拿起大棒了。

      來自國家商務部官網消息稱,歐盟委員會近日宣布撤銷了寧波歐達光電、浙江啟鑫新能源科技和山東力諾光伏在內的3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這是繼8月中旬歐盟宣布取消5家中國光伏企業價格承諾資格后的最新事態進展。

      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國光伏組件出貨量較大的數家企業高管表示,歐盟上述舉措對中國企業總體而言偏負面,不排除后續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會退出,但不同于數年前歐美對中國光伏制造業實施“雙反”之時,幾乎構不上大的威脅。彼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多數地區光伏應用尚未開啟,以德國為全球光伏發電應用中心的歐盟,幾乎直接決定中國光伏制造的命運。

      2013年12月5日,歐盟對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隨之,歐委會與中國光伏行業達成價格承諾協議,中國制造將不低于最低進口價(MIP)銷售歐盟市場。不接受此協議的中國企業將被征收高額的“雙反”關稅。其中,中國企業龍頭天合光能(NYSE:TSL)等多家企業將被征收47.7%和3.5%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自2013年12月6日起,為期兩年。權衡輕重下,天合光能等企業選擇了接受價格承諾規定。

      這也是歐盟對我國制造業挑起的雙反大戰進入白熱化時,中歐兩大經濟體之間首次為一個產業坐到一起,達成了“價格承諾”。據悉,“價格承諾”中我國輸歐晶體硅光伏產品價格下限將被設定為了0.57歐元/瓦。

      早在2015年3月,歐盟就開始使出這一絆腳石,公開對昱輝陽光(NYSE:SOL)、中盛光電與阿特斯(NASDAQ:CSIQ)點名警告。隨后,歐盟實施“雙反”前在歐洲的業務占七成的全球第三大光伏組件巨頭阿特斯、總部位于南京的中盛光電,以及昱輝陽光對外宣布退出歐盟價格承諾機制。進入2016年,天合光能、正信光伏等多家中國光伏企業也紛紛宣布退出歐盟設定的價格承諾機制。

      至此,加之因遭歐盟警告后自愿退出的樂葉光伏、隆基股份、東營光伏等8家中國光伏組件企業,退出中歐光伏價格承諾協議的中企總數已達到16家。根據中國機電商會數據顯示,當年加入承諾的總共121家。

      天合光能在退出時公告宣稱,由于目前歐委會對價格承諾的解釋已開始影響其在歐洲區的業務,以及天合光能全球發展戰略。而歐委會繼續違背自由競爭的市場原則,在雙反措施及價格承諾到期終止前又發起復審調查,并且在調查期間,維持對中國產品的雙反措施和價格承諾機制。因此,天合光能決定退出價格承諾。

      一家在美國上市的江蘇光伏企業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說,在歐盟頻頻對中國光伏制造企業舉起大棒的壓力之下,中國光伏企業無奈妥協作出了價格承諾,避免向歐盟繳納高額的反傾銷、反補貼關稅,暫時保住歐洲市場。這一價格承諾雖不及“雙反”高額關稅的殺傷力,但同時讓中國競爭者逐漸體會到,曾經以價格取勝的中國光伏兵團最大的利器頓時沒了,“承諾”后的中國制造不再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不過是被取消,或自愿退出歐盟光伏價格承諾機制,對于已經歷歐美雙反危機的中國制造大軍來說,目前已習以為常,業界普遍冷靜對待上述消息。

      旗下擁有協鑫集成、保利協鑫、協鑫新能源、協鑫有限(擬借殼霞客環保)多家A+H股的協鑫集團,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非公有綠色電力運營企業。該集團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被歐盟“踢”出來的企業,基本上是中國光伏企業兵團中的出口創匯主力,不過不用太大擔心,因為其中多數有實力的巨頭幾年前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他們在境外已經開拓了新的生產基地和貿易渠道,可以繞道他國,曲線進入歐盟。

      記者發現,與大部分二三線競爭對手企業不同,處于第一俱樂部中的光伏組件大佬們不動聲色地把部分產能推向國際化,抵消歐洲訂單減少帶來的風險。

      總部位于蘇州的阿特斯陽光電力在剛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其出貨的客戶版圖中,美國銷量占據凈收入的47.6%,亞洲占39.5%,而歐洲和其他地區一共才占12.9%。而且,阿特斯還表示,其在美國和亞洲比例明顯比2016年第一季度有所提高,自愿出局的歐洲市場將越來越少。

      同在前十的晶科能源(NYSE:JKS)、英利綠色能源(NYSE:YGE)、無錫尚德近年重心除了國內,還在美國和日本、印度及南美大舉擴張,此前他們在歐洲“一區獨大”的比例也快速下降,與阿特斯不相上下。上市公司愛康科技、東方日升、中來光伏等在歐洲的份額也很少。

      作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及硅片生產商,處于上端原料提供的保利協鑫幾乎不受影響,因為目前硅片提供商近80%在中國內地,其他少數分布在臺灣,東南亞,由于中國內地的產硅片的競爭力很強大,遠比臺灣有優勢。該公司副總裁呂錦標告訴界面新聞,已經在泰國建立基地的天合光能、上市公司中利科技的子公司中利騰暉使用的硅片全由保利協鑫提供。

      不過,也有多個排名靠后的小型光伏上市公司的高管表示了擔憂。除上述在海外有基地的之外,現有的部分企業,由于價格承諾限制很嚴格,不加應對,以后將很難再出口至歐盟。歐盟的量本來不大,但總體上在下半年中國市場出貨放緩后,歐美的圍堵,勢必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出貨,基本數量大概在一成上下。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