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數據
1)肯定630業績。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我國光伏電站新增裝機量再創新高,累計裝機突破1億千瓦,上半年新增裝機2400萬千瓦左右,分布式超過700萬千瓦,棄光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整體棄光率為7%。
從數據分析有兩個亮點,一是分布式的裝機容量快速增長,預計全年將突破1000萬千瓦,同時也是居民分布式光伏爆發的元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左右。二是棄光率由之前的12%下降至7%左右,新疆甘肅棄光重災區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上,青海寧夏分別降至6%、7%,一方面是電力供需的影響,2017年上半年電力同比增長了4%,另一方面是棄光已經被寫進政府報告,在政府、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以及電網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同時從技術層面,火電企業參與調峰的深度增加,多重因素促使棄光情況好轉。但同時,隨著上半年搶裝容量的增加,也使得補貼壓力越來越大。
2)規模管理。國家能源局將嚴格規模管理,避免過去幾年規模管理不嚴格導致的部分地區裝機量超出指標的現象。
政策方向
1)今年下發光伏發電規模指標時,將減少分配規模的自由裁量權,結合國家和地方“十三五”規劃安排建設規模,包括“十三五”期間的總容量以及各省每年的容量,給市場一個明確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太陽能“十三五”中的目標設定的為1.05億千瓦,但這只是一個最低目標,國家能源局是按照1.5億千瓦進行規劃的。
2)進一步推動領跑基地建設:普通電站規模減少,發揮補貼資金的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優先選擇太陽能資源條件最好、接入條件最好、土地成本最低、政府配套政策和服務最好的地區建設光伏領跑者基地,盡可能降低企業開發的非技術性成本,從而降低補貼需求。
與國外招標價格最價的電站相比,2016年領跑者的0.45元也比較靠前,但融資成本、稅收、土地成本、電網接入成本等方面是影響光伏電站建設成本的關鍵因素,通過領跑基地的競爭,選擇非技術成本最低的基地,電價下降仍有空間)。同時,倒逼技術進步,因此評標中雖然電價占比最高,但還包括技術比重的分數。
3)組織分布式光伏交易試點。與價格管理辦法、電網企業基本達成一致,跟電力體制改革要紅利,從而減少補貼需求。
4)標準體制的完善。首先是農業光伏的標準,土地利用已經成為制約光伏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土部門希望可以出臺一個農業光伏的標準,將光伏電站作為農業項目來處理從而解決用地問題;其次是居民分布式光伏的標準,包括產品、安裝等各個環節導致分布式光伏電站質量良莠不齊,亟需標準出臺。在研究居民分布式標準、建設導則,比如居民屋頂要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要與建筑物相協調,要成為城市一條風景線。
“十三五”期間給光伏企業的建議
“十三五”期間,將是光伏風電發展最困難的時期,補貼虧空非常嚴重,光伏企業如何發展是值得行業深思的問題。幾點建議如下:
第一,要堅定發展信心。光伏在全球范圍內都將是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已是不爭的事實。全球2020年光伏裝機約5.5億千瓦,年均增長25%,2030年將達到15億千瓦,空間很大;就我國而言,光伏是產業政策支持的成功案例,光伏行業創造的稅收有2000億元左右以及100萬左右的就業。
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最困難的就是這幾年,2020年基本實現不要補貼發展。光伏作為一種戰略新興產業,是國家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行業需要有創新發展的意識。
1)上下游同質化明顯:上游技術類型單一,晶硅的市場份額幾乎100%,薄膜、聚光電池都只有探索應用;晶硅的核心技術也比較統一,如果出現顛覆性技術后果很嚴重。下游應用方面,雖然多元化應用明顯,農光、漁光等各種光伏+層出不窮,但商業模式創新不足,真正達到1+1大于2、直接降低補貼的應用模式還不多。
2)未來的創新方向:
一是關鍵設備的創新;
二是系統組合級創新,比如和逆變器的匹配、采取跟蹤支架等,促進系統效率的提高;
三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個是探索的重點方向,潛力比前兩項應該更大。比如分布式直供用戶基本不需要補貼的模式,結合電力體制改革、配電側放開準入改革以及區塊鏈發展等。未來能源系統一定是多能互補的系統,這些探索勢在必行。
第三,光伏行業要自律發展。希望行業能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企業也有責任維護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規范發展各種光伏+,從受保護的行業逐漸實現自立發展。
第四,光伏行業需要樹立系統化思維。一是隨著光伏規模擴大,能源的耦合不斷加深,雖然光伏沒有風電的逆調峰情況明顯,但波動性日益影響電力系統穩定運行,電子器件的增多也影響電力系統,特別是分布式電源的增加,使配電網滲透率不斷增加,對配電網穩定運行、系統調峰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隨著分布式光伏規模的增多,電網公司對于分布式光伏的接入要求越來越嚴格,并網成為最大的瓶頸之一;另一方面近期很多光伏發電項目被考核,被罰款,相當于支付了輔助服務的補償成本。
二是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要系統地思考問題,不能僅停留在“只管建,不管運”或者只是簡單的電站運行,要考慮如何融入電力系統,如何參與電力市場。
第五,光伏產業要立足走出去發展。通過目前國內市場的支撐,提高競爭力,實現從產品制造到產能輸出甚至到電站投資的輸出。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從簡單的產品出口,電站投資,到產能轉移、國外設廠,定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