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步增長,中國正積極推動國家創新戰略,并致力于從經濟大國向科技創新大國和強國轉型。根據G20創新競爭力黃皮書顯示,在G20國家創新競爭力排名中,中國成為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
“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國企業應當緊緊圍繞創新發展主線,以此增強產業持續發展動力。我相信,產品與技術等環節的大膽創新將更為積極有效地帶動整個清潔能源行業在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曉峰表示。
在這方面,昌盛日電已走在了我國新能源企業的前列。作為光伏農業領域的領軍企業,該公司一直專注于光伏發電與現代設施農業的相互結合,并以“光伏+設施農業”為依托,延伸出了漁光互補、光伏養殖、太陽能小鎮等光伏綜合利用模式,引領中國光伏農業向前發展。吳曉峰透露稱:“目前,由昌盛日電首創的“光伏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模式已在全國27個省市、70余個縣區建設并投產,從而為我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增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此外,昌盛日電還將光伏農業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創立了“造血式精準扶貧”模式。通過園區化、平臺化經營模式,發展產業化農業,以此帶動農民就業與致富空間,讓村民獲得租金收益、工資性收益、承包性收益和創業性收益。貧困戶既可選擇進入光伏農業園區成為產業工人,通過地租、工資等收入脫貧,也可利用地方政府的扶貧資金進入園區創業,成為家庭農場主或農民小老板,除自身增收以外還可帶動左鄰右舍一起擺脫貧困。
時下,一場“互聯網+”革命正掀起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全新浪潮。結合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尖端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方式,正實現著現代農業的實時監控、精準管理、遠程控制和智能決策。
吳曉峰對此表示:“今后,公司將在積極探索向智慧農業轉型升級,將互聯網技術與成熟的光伏現代農業體系進行深度融合,成就中國最先進的光伏智慧農業綜合發展方案及實施路徑。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應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我們可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精準化,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百分之三十以上,提高產量百分之十以上,且有利于建立起光伏農業的質量追溯體系,打破流通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壁壘。我們相信,在昌盛日電的引領及發展帶動下,光伏農業將建立起科學完善、可控可調的產業運作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