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太陽能市場不振拖累,夏普2015財年大舉退出太陽能市場,致夏普2015年財年太陽能銷量大敗退,總銷量慘摔4成,拱手讓出日本太陽能龍頭寶座。
為了重整旗鼓,近日傳出夏普也有意跟進布局海外市場,首發選定市場規模龐大的中國市場。
根據日經報導,夏普已著手在中國進行市場調查,還開始試賣大型太陽能發電廠所需的太陽能電池產品,另傳出母公司鴻海也有意在中國建構太陽能銷售網路。
布局太陽能海外市場,夏普今年動作頻頻,對照前一年在海外市場的節節敗退,形成強烈對比,今年夏普除布局中國市場外,7月19日也傳出進軍蒙古市場的消息,攜手當地企業蒙古Solar Power International(太陽能國際公司),在蒙古建設首個大型太陽能發電站,發電站規畫設于蒙古北部的第二大城市達爾汗,年發電量約14182MWh,該發電站已于7月下旬動工建設,預期今年底就可望正式投產。
除了蒙古,夏普太陽能電池事業的執行董事佐佐岡浩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也透露,未來夏普太陽能也會重返亞洲,除準備在蒙古、菲律賓與印尼建立太陽能電廠外,也計劃在臺推出家用太陽能產品,內部規畫最快在2017年3月前試賣,再加上近日傳出的中國市場,夏普的亞洲布局愈來愈綿密。
法人指出,夏普太陽能海外布局急如星火,原因除了經2015財年的大裁撤行動后,夏普僅剩下歐洲、美國及泰國有太陽能業務,致海外營收占比急遽下滑到只剩5%外,另一個原因則出在太陽能事業在快速瘦身后,2015財年的營業凈損已見大幅改善,只剩下184億日圓(約58億元臺幣),相較于前一年度的626億日圓,呈大幅改善,只要再加把勁,就有機會轉盈,無怪乎夏普內部會將太陽能事業轉盈的年限設定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