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ǜ綀D文解析)

      核心提示:2018年4月19日晚,小編從光伏變遷見證者論壇聽了一個很精彩的報告,好東西不能獨享,在此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單多晶在終端綜合收益對比分析
         2018年4月19日晚,小編從光伏變遷見證者論壇聽了一個很精彩的報告,好東西不能獨享,在此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收益對比分析
        
        某大咖
        
        先上結論,再看論證過程:
        
        1、單晶是做高效電池的基礎,相同的高效電池工藝在單晶上的投資回報遠大于多晶。相同投資,單晶效率提升遠大大于多晶,多晶PERC是無耐或者沒有選擇的結果。
        
        2、電池加工成本占系統發電成本只有10%左右,從成本考慮,即使電池加工成本提高50%,只要電池效率提高超過5%,在終端依舊有利的。
        
        3、多晶晶體生長占系統成本比例太低,只有0.1元/W,僅僅只有2%,即使鑄錠成本為0,在終端依舊沒有優勢,比如現在(2月,3月)多晶全線虧損,單晶仍有0.6元/片的利潤,鑄錠成本為0,也只能給多晶帶來0.45元/片的利潤,依舊低于單晶,在這種情況下單晶還依舊有優勢。
        
        4、多晶并非走上絕路,硅料和晶體加工成本依舊占系統的成本的10%,最終硅料市場會細分。隨著單晶的擴產,單晶用硅料勢必有一定利潤,多晶用硅料微利或者無利運行,通過硅料的價格差降低多晶的成本。
        
        5、多晶市場份額與多晶用硅料(硅料廠單晶不能用的,單晶碎片,鍋底,多晶碎片,提純錠)相關。
        
        我對單晶和多晶系統技術趨勢和成本做一個簡單對比分析。先從電池說起,因為電池的轉換效率直接影響到整個電站最終的每瓦發電成本。
        
        目前來看的話,三種高效電池:PERL電池、HIT電池、IBC電池,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PERC電池(PERL電池的簡易版),都是用單晶硅片。從整個趨勢來看的話,我的觀點是:誰有優勢,誰沒有優勢,最終由每瓦的發電成本決定。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ǜ綀D文解析)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附圖文解析)
       
        從整體來看的話,我們考量兩個問題,不管是多晶還是單晶,他們主要的兩個差異,主要在晶體端拉晶和鑄錠產生,而在硅料、切片、組件、電站,如果按照每片來算的,單多晶的差異其實很小。
        
        那我們就考慮,單晶拉晶的成本和多晶的鑄錠成本以及電池成本,在整個發電系統成本里面所占的比例。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鑄錠成本占整個系統發電的總成本很低只有2%左右,拉晶成本占整個系統發電的成本也不高,也只有6%,因此效率就成了決定性因素,所以從整體來看,有些因素是可以忽略的。
        
        如果按每片來核算成本,電池實際上起到了一個決定性影響,電池成本占到整個成本的10%,這意味著如果按照高效電池路線走,即便電池生產成本增加100%,只要電池轉化效率能夠提高10%,這也是有利可圖的。從實際情況來看的話,現有高效電池增加的成本小于其帶來的收益,因此在提高電池效率這塊,單晶與多晶比,具有明顯優勢。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附圖文解析)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附圖文解析)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附圖文解析)
       
        下圖是我做的一個模型,模擬整個電站的投資回報率,這可以看出誰最終更具競爭力。去年整個情況,硅料、電站系統、鑄錠拉晶拿走了超額利潤,從整個市場來看的話,大家相安無事,比較平衡。
        
        但是,如果在鑄錠、拉晶都有很多利潤的情況下,我對鑄錠持比較悲觀的態度。鑄錠環節,每片多晶硅片的成本只有0.45元,如果折算到每瓦成本,只有0.1元/瓦,0.1元/瓦的成本,占整個發電系統的成本不到2%。如果從整個電站的成本來考慮,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也沒辦法和單晶進行競爭。
        
        也有很多人說,未來的高效電池也在多晶上應用。在多晶上做,是沒得選擇,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在電池環節,同樣的投資,在多晶電池上的投資回報率遠低于在單晶電池上的投資回報率。比如PERC電池,在電池頂格生產的條件下,如果單多晶生產所增加的成本一樣,單晶所帶來的收益遠高于多晶。在同樣的條件下,如果perc單晶只有30%的收益的話,那么perc多晶可能就沒有收益了。
        
        換個角度來說的話,因為鑄錠成本占整個發電系統的成本太低了,只有不到2%。目前綜合來看,如果多晶沒有大的技術突破,單晶的市場占有率會越來越高,多晶的市場占有率將會越來越低。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ǜ綀D文解析)
      單多晶在終端綜合對比:即使鑄錠成本為0,多晶優勢仍然不明顯?。ǜ綀D文解析)
       
        但是,多晶也絕對不會消失,單多晶只會共生。目前整個硅料市場,并不是所有的硅料都適合做單晶,比如未來單晶擴到70GW,多晶降到40GW,必然會導致硅料的需求市場發生變化,未來可能單晶硅料的利潤很高,而多晶硅料的利潤可能很低,甚至沒有利潤,單多晶硅料的價格會進一步拉大,另外,單晶的鍋底料、碎硅片等也需要鑄錠來消耗。而硅料的成本占整個發電系統成本的7%到8%,這個比例還是挺高的。如果硅料的價格差異化市場形成的話,多晶勢必還會有生存空間。
        
        結論:
        
        1、單晶是做高效電池的基礎,相同的高效電池工藝在單晶上的投資回報遠大于多晶。相同投資,單晶效率提升遠大大于多晶,多晶PERC是無耐或者沒有選擇的結果。
        
        2、電池加工成本占系統發電成本只有10%左右,從成本考慮,即使電池加工成本提高50%,只要電池效率提高超過5%,在終端依舊有利的。
        
        3、多晶晶體生長占系統成本比例太低,只有0.1元/W,僅僅只有2%,即使鑄錠成本為0,在終端依舊沒有優勢,比如現在(2月,3月)多晶全線虧損,單晶仍有0.6元/片的利潤,鑄錠成本為O,也只能給多晶帶來0.45元/片的利潤,依舊低于單晶,在這種情況下單晶還依舊有優勢。
        
        4、多晶并非走上絕路,硅料和晶體加工成本依舊占系統的成本的10%,最終硅料市場會細分。隨著單晶的擴產,單晶用硅料勢必有一定利潤,多晶用硅料微利或者無利運行,通過硅料的價格差降低多晶的成本。
        
        5、多晶市場份額與多晶用硅料(硅料廠單晶不能用的,單晶碎片,鍋底,多晶碎片,提純錠)相關。
        
        本報告僅僅從技術和成本方面考慮,僅供大家參考。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