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

<address id="n7tz9"><form id="n7tz9"></form></address><noframes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 id="n7tz9"></listing></listing>
<form id="n7tz9"></form>

      <noframes id="n7tz9"><address id="n7tz9"><nobr id="n7tz9"></nobr></address>

      光伏產業網

      太陽能光伏行業
      領先的資訊
      當前位置: 光伏產業網 ? 資訊 ? 光伏要聞 ? 正文

      至少5GW光伏電站亟待出售 531新政或提升光伏電站買賣雙方的交易意愿

      核心提示:新政之后的光伏市場,發生變化的不僅是部分中小企業的退出,光伏電站作為資產標的流動性進一步增強的趨勢已經成為行業有目共睹的現象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超過5GW的存量光伏電站在市面上等待出售,這其中的賣家不乏目前國內光伏電站裝機排名TOP 5的持有者。
         新政之后的光伏市場,發生變化的不僅是部分中小企業的退出,光伏電站作為資產標的流動性進一步增強的趨勢已經成為行業有目共睹的現象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超過5GW的存量光伏電站在市面上等待出售,這其中的賣家不乏目前國內光伏電站裝機排名TOP 5的持有者。
        
        可以看到的是,531之后,僅上市公司公告的擬交易光伏電站規模已達1381MW(詳情見下表),微信朋友圈中也隨處可見各種收購“廣告”。不過在這些交易中,有抄底的、有缺錢的,有戰略布局的、有填充資產規模的,也有左手倒右手的“閃挪騰移”,而無論出于什么目的,光伏電站作為一項重資產,在新政之后這個節點進一步“活”了起來。
        
        531之后上市公司公告的擬交易光伏電站情況
        
        在這些活力的背后,一方面持有大量電站資產的企業因新政亟需現金流的回籠,導致了強烈的出售意愿;另一方面,市場中的買方以新政為契機,減少光伏電站收購的相關成本。
        
        那么,在這些流動性的背后,收購“玩家”們更青睞什么樣的光伏電站?哪些存量光伏電站具備更大的交易價值?本文試圖從交易與融資兩個角度,對531之后的光伏電站資本市場進行梳理,也為行業提供一個參考。
        
        資產置換、資本運作、回籠資金、戰略布局——你是哪種?
        
        2018年1月,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宣布將向浙江省水利水電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售其位于甘肅、寧夏等地的9個光伏電站項目公司各51%的股權,交易總金額為5.39億元,交易所涉及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合計405MW。
        
        而在531新政之后一月有余,正泰新能源“搖身”變成了光伏電站收購方,這次的交易標的是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6家子公司持有的17個分布式光伏項目公司100%股權,涉及項目容量106.3MW,股權轉讓交易總價7.03億元。
        
        很顯然,正泰新能源的這一步棋走的很到位,通過出售寧夏、甘肅等限電嚴重地區地面光伏電站的部分股權,加速資產周轉,保障現金流。同時,在新政之后,增量指標受限,限電率低、現金流良好等的分布式項目就成為優質資產之一。
        
        通過“一買一賣”將電站資產置換為流動性好的優質資產,這是正泰新能源啟動收購的根本所在。據光伏們了解,正泰新能源在2018年下半年還有數百兆瓦對于優質存量項目的收購需求。
        
        除了業內企業動作頻頻之外,財力雄厚的央企電力投資商也對光伏行業這一波變動反應敏捷。光伏們了解到,已納入補貼目錄的存量光伏電站是目前央企背景的電力投資企業優先收購的目標。
        
        此外,自發自用比例高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已經成為531之后各路收購“玩家”最熱衷的標的之一,在不需要補貼的情況下,拉長了投資回報周期,降低了收益率,但在當前,無論是布局光伏電站資產的央企還是出于對未來電力體制改革之后隔墻售電以及能源互聯等進行戰略部署的企業,這都是最合適且最優質的資產之一。
        
        “各取所需”的光伏電站交易
        
        一方面是來勢洶洶的收購“玩家”,對優質存量項目或者自發自用比例高的分布式項目虎視眈眈;另一方面,持有大規模光伏電站裝機的企業正處在一種焦灼的等待中,據光伏們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超過5GW的存量光伏電站在市面上等待出售,這其中的賣家不乏目前國內光伏電站裝機排名TOP 5的持有者。
        
        對于賣家來說,尤其是兼具制造板塊與電站業務的光伏企業,因新政造成國內市場需求快速萎縮導致制造業板塊面臨危機,補貼拖欠、限電等因素又使得電站業務雪上加霜,對于企業現金流將是一場極大的考驗。此時,出售存量電站就成了這部分企業保障運營的一種方式。
        
        而從買家分析,在新政之后,出于對賣方急需獲得現金流保證企業運轉需求的考慮,買方在收購光伏電站時顯然具備了更大的議價空間。
        
        這一點也在分布式光伏電站的開發收購中得到了印證。光伏們了解到,相比于531之前,同樣以“自發自用比例80%、85折電價”作為邊界條件收購項目,商務費用支出大概減少了一半以上。如果說新政之前是“惜售”,那么新政之后就是“拋售”了。畢竟目前市場上不缺項目,缺的是“現金”。
        
        存量光伏電站項目的交易情況在新政之后變得密集又頻繁,是出于買賣雙方對于交易意愿的提升。但對于新建光伏電站,新政的出臺讓“好電站”與“好融資的電站”徹底脫鉤。
        
        能融網CEO李月介紹道,一年前的好電站例如已獲得指標、規模較大且總包方信譽良好的,在現在看來,已經很難獲得融資了。相反的,那些規模小、自發自用比例高、項目現金流好的光伏電站項目反而受到資本的青睞,甚至可以在建設期獲得融資。同時可以看到的是,在新政之后,有不少本打算進入行業的資金方選擇了撤離,使得不少項目的融資推進越來越難。
        
        新政給光伏行業帶來的挑戰與影響,正在一步步顯現。

      閱讀下一篇文章

      熱點資訊

      推薦圖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